2、发展民营经济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已大为改善,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扶持的政策与措施,但仍有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不到位,在部门利益的驱使下,“吃、拿、卡、要”现象依然存在,对企业的服务不到位。市场准入实际管理中对民营经济的各种或明或暗“玻璃门”的限制现象依然严峻,政策、资金、技术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服务的不完善甚至歧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民营投资的积极性,制约了民营经济发展。
3、融资困难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尽管今年我市中小及民营企业担保贷款规模持续扩大,并通过创新,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中小及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融资问题依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截止2006年底,我市各类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38.32亿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比重为18.7%,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贷款的比重与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28.8%)相比,相对偏小,与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比重(22.2%)相比,比重依然偏低。在对民营企业的调查中,有30.7%的企业主反映目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金问题,银行贷款难度大。
4、能源紧缺对民营企业生产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近两年来,我市的煤电油等能源供需形势严峻,民营企业的生产和效益因此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民营企业尤其是资源性的焦化、冶炼企业,由于供煤供电不足,产值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全市的电力分配方案的调整,对高耗能企业和地方中小企业采取了提高电价等限电措施,部分重点民营企业如四川长矶、同德型钢等由于限电使冶炼能耗上升,成本加大,利润空间受挤压。
5、民营企业在自身素质方面也存在着种种局限性。
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来看,许多方面需加规范。目前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名义上改成了有限责任公司,但内部组织结构未变,管理制度也不健全,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合一,家长作风盛行。在生产经营中,一些民营企业缺乏诚信、账目不实、偷漏税款、逃避债务、制假售假和搞不正当竞争,成为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根源。在民营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中,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仍较为普遍。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内容不规范,履约率低;有意压低和拖欠工资比较普遍,延长工时现象经常发生;劳动安全与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基本社会保险缺乏。
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几条建议
1、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发展速度快、经济社会效益好、适应能力强、经营范围广,这表明民营经济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宣传和产业导向力度,在全社会中牢固树立“保护民营经济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理念,放开手脚,下大决心发展民营经济。
2、培育成长型中小及民营企业队伍。
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度扶持”的原则,加快实施攀枝花市中小及民营企业成长工程。针对我市中小及民营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建立科学的阶梯式扶强助弱服务机制,整合利用矿产、水能、光热等各种优势资源,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类、冶炼加工类、批零及餐饮类、服务业等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选择一批潜在优势产品,引导上规模、占市场,促其迅速成长为名牌优势产品,促使重点民营企业进一步做精、做专、做优、做强,带动全市中小及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压力。
在充分利用现有的银行贷款基础上,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银企协作,通过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银企座谈会,及时沟通信贷资金供求信息,积极向民营企业宣传金融产品,提供结算、汇兑和财务管理等多种服务,主动地培育民营企业客户群,与一批优势企业建立长期的银企合作关系,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范围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