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新形势与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3)

2010-06-17 19:45

       种植业          畜牧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饲料作物  猪  牛羊  禽
45     25     30     67  13   20

  
    表5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变化  元/人  
年份    1978   1985   1997   1999
纯收入   134     398     2090   2160

  
    表6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产值、猪牛羊肉、奶类及水产品产量与1978年相比的增加量  
林业产值(1997)  猪牛羊肉(1996)  奶类(1996)  水产品(1997)
增加1.9倍      增加4.6倍      增加6.1倍    增加6.7倍

  
    表7  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1999)%  
中国大陆    台湾    日本    美国
43       130      220      270

  
    (二)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要求,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1)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2)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
  (3)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
  (4)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
  (5)深化农产品流通市场改革,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
  (6)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7)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以科技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8)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使先进适用技术进入广大农户。
  (9)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
    (三)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内涵
  农业结构是农业各生产部门以及部门内各生产项目间的构成比例和组合,是农业资源的转换器。市场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效益。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将形成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结构。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的重心也会从低层次逐渐转向更高层次。同时,由于需求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需求结构的变动将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将导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合理化、多样化和高级化。
  合理化是指农业产业间具有较强的相互转化能力和互补协调关系,例如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结合与互补,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结合与互补等,合理的农业结构有利于农业的科技进步,也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高级化是指农业产业通过主导增长部门的更替与演进,发生一系列的质变,导致农业和农村产业的高附加价值化、高技术化、高集约化和高加工化。
    1.结构转换是有序的过程
  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农业知识技术传播和应用的速度加快,农业产业不断出现分化和综合,新市场不断拓展,农业产业结构发生相应转换,这种转换是有序的:农业由传统单一的种养业向现代农业的产前供应、产中服务和产后加工、销售相结合的一体化产业发展;由自给自足的产品化产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化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再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由手工畜力、分散经营为特征的传统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产业发展,等等。
    2.结构调整是不断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过程

我国农业发展新形势与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在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