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IMD的指标体系看香港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优势
香港是高度发达的城市型经济,虽然自然资源匮乏,但近40年来其经济总体上保持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也因此不断提升。迄至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国际竞争力已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中名列前茅。但近几年来,香港国际竞争力大幅滑落。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IMD)2000年4月公布的2000年国际竞争力年报,在参评的47个各国和地区中,香港国际竞争力世界排名从1999年第七位猛跌至第十二位,这是自香港世界排序在1995~1998年保持四年获得第三位历史最好名次以来连续两年大幅滑落。世界经济论坛(WEF)2000年9月公布的200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对香港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显示同样类似的结果:香港世界排序由1999年的第三位跌至第八位。但与此同时,根据IMD对香港国际竞争力八个大类指标的评价体系,以及结合其他一些著名国际组织对香港的评价,不难发现,香港许多指标排序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有的甚至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显示出在全球范围内香港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政府作用。政府政策有益于增强竞争力的程度。1992年以来,该项指标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二,并与第一名得分十分接近。香港一直采取以积极不干预为特色的政策取向,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创造有序的市场环境,迫使企业改进经营效率。政府的管理模式运转高效廉洁,利于企业充分及时地把握市场机会,有效地经营企业资源。从IMD2000年国际竞争力年报所列出政府行政效率的11项指标看,香港在政治体制如何适应当今经济挑战,政府政策获得支持等五个项目上世界排序第二,在政府干涉不妨碍商业发展环境,官僚主义不妨碍商业发展等四个项目上跃居世界第一。2001年3月亚洲讯息报告的一项调查,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4个代表性的国家(地区)中,香港公务员是“最不官僚”的一支队伍。香港特区政府从容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其后推出盈富基金等措施无不体现出政府高效果敢的经济管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对保持和提升香港国际竞争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国际化程度。这是通常衡量国家(地区)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参与程度的指标。作为高度开放型的经济体系,香港经济的运行一直与国际经济息息相关。在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市场准入、汇兑自由等经济领域,香港均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而充裕的外汇储备,优良的税务制度和货币政策等也易于同国际市场接轨。《财富》杂志对全球最适宜营商城市的评价中,香港从1999年的第四位上升到2001年的第一位。其他诸如美国卡托研究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也从各个方面对香港国际化给予极高的评价。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出版的2001年报告都显示,香港经济自由度连续多年世界夺冠,从一个侧面表明其国际化程度占有较大国际竞争的现实优势。
3.金融环境。该项指标用来评价国家(地区)资本市场的发育状况和金融服务的质量。香港是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其发达和成熟的资本市场与良好而有信誉的金融服务相结合,不仅具有满足企业需求变化的足够弹性,而且是冒险企业家投资的理想场所。同时香港为外国公司提供进入当地资本市场最平等的途径。外商在香港的投资收益相当可观,有价证券投资收益流入大于流出的增幅,都对外商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引人注目的是,金融环境一直是香港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中优势最为显著的一项指标,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金融环境世界排序不降反升,体现了香港金融环境国际竞争力上的现实优势。
4.企业管理。这是评价企业管理在创新,赢利和责任方面有效程度的指标。香港企业在生产率,经营效率上表现相当出色。企业运行的商业环境良好,企业内部的运作管理和经营战略渐趋于成熟,表明其能够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香港企业管理指标世界排序一直稳居前第二位至第四位(个别年份除外)。亚洲金融危机后,该项指标虽然世界排序有所下降,但其世界排位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香港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浅析
2010-06-18 00:39
香港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