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开发区优势比较分析(3)

2010-06-18 05:41


  第二,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良好的环境能够带来密集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开发区需要有适宜的生产、生活和健全的基础设施。一般讲,具有这种微观区域优势的核心区域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环境优美的城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目前我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光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达到130亿元,建成了年吞吐量2200万吨的前湾国际深水港;建成了胶黄铁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等事关开发区长远发展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区内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及环保设施、生活设施日益完善。2000年,又采取多元投资的办法,投资3亿元,建设了迎宾走廊,美化、绿化、亮化了城区,这对外资的吸引力就更强了。同时在服务方面,面对激烈的招商竞争,青岛开发区明确提出了“项目至上,客商至上”的服务理念。2000年,围绕实施招商引资年,完善了“一条龙”、“一站式”、“一贯制”服务,工委、管委会领导与外企建立了联系制度,随时为外商解决困难。区经发局、招商局、经管局深入企业帮助解决扩建、用电等问题和困难。对新进入的内、外资项目,积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全力排忧解难,使其快速投入生产。开发区还按照国际惯例,积极为外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先后出台了多个规范性的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办法,由人治走向法治,为外商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第三,在运营和管理方式上不断创新。随着开发区招商竞争的加剧,开发区基础设施及政策平台已经初步形成,开发区二次创业竞争的重点已经转向了体制、功能的竞争。能否建立一个亲商、高效、廉洁、规范的政府体制和运行机制,事关开发区新一轮创业的成败。我国开发区中,苏州工业园区就是认识到了以上几点,以独特的运营方式、科学的布局规划创造了惊人的发展速度,树立了崭新的开发区形象。至1999年6月底,累计引进合同外资63亿美元,实际到帐30亿美元,引进内资154亿人民币。去年招商引资创历史新高,2001年共引进企业182家,吸引合同外资44.7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5.30亿美元。整体园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0.2亿元,同比增长38%,财政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49%。能够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首先得力于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了三级协调机构,第一级建立以李岚清副总理为中方主席,李显龙副总理为新方主席,由两国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人组成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及时研究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第二级,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与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组成双边工作委员会,落实理事会确定的任务。第三级,双方各设立一个软件办公室负责软件借鉴工作。两国政府对苏州工业园区都给予了非同一般的关怀和大力支持,及时帮助园区排忧解难,这对园区建设和招商工作起了关键的作用。其次,成功地借鉴了新加坡的经验。根据中新两国政府的协议,国务院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经验,这是其它开发区没有的。园区实现了行政管理主体与开发主体的分离。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代表苏州市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则是中外合资的企业法人,具体负责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物业管理等开发事项。再次,联合招商,密切合作。新加坡贸易发展局有关部门,对国际商情比较了解,与全球大公司的联系比较密切,在国际上有自己的招商网络和招商经验。而苏州市作为我国利用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有自己的渠道和经验。双方密切合作联合招商,充分发挥了双方的优势,这也是苏州工业园区招商成绩大、项目质量高的重要原因。

新形势下我国开发区优势比较分析(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基金的分类与特点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