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忧参半:点评2006年钢城城市居民生活(3)

2010-06-18 08:57


  (五)服务性消费继续增长,与收入增幅很不协调。2006年,我市城市居民主要消费特征是服务性消费支出较快增长(服务性消费指居民家庭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上升,而商品类消费所占比重逐步下降。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883.34元,增长15.2%,占消费支出的28.9%,比去年同期增长2.3个百分点。消费结构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提高型(住房及交通通讯支出等)和保障型(医疗保健、文化教育支出等)消费转移,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消费结构的变化同时又反映出另一种现象,即居民医疗、教育、居住支出大幅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协调情况比较突出。200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但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2.0%,其中人均药费支出增长13.4%。人均教育支出389.82元,增长6.3%。人均居住服务支出7.19元,增长14.5%。

(六)收入增长乏力,增幅排在全省被调查十大城市的末位。2006年全省平均收入为7710元,增长9.5 %。其中,成都(10394元)、绵阳(8383元)、泸州(8200元)排在前三位,我市排第四位。同时,上述三城市分别增长17.8%、7.3%、7.5%,其他城市的增幅如内江(13.0%)、西昌(13.9%)、南充(11.7%)、自贡(11.6%)、乐山(10.4%)、广元(9.1%)均在我市之上。

(七)消费倾向降低,消费增幅回落。2006年以来,全市城市居民消费增长疲软,人均支出6512.19元,同比增长6.0%,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2.4%,比去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作为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反映了社会最终需求,其增长直接带给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以实惠,体现了经济增长高质量的运行方向。因此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刺激和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仍应作为各级政府经济工作重点之一。

三、对策建议: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步提高
  (一)积极扩大就业,保证城市居民基本收入来源。就业决定收入,收入决定消费,如何为失业人员创造条件和机会、提高就业率至关重要。一要通过劳务输出,缓解我市的就业压力;二要建立人员流动保障制度,增强各类人员的流动性;三是鼓励和支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增强其自我消化和吸纳别人就业的能力。
  (二)拓宽居民收入渠道,提高非单位所得收入比重。目前我市城市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单位所得收入,而来自经营收益、财产性收入等非单位收入比重较低,因此应建立起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为城市居民投资、经营创造条件,保障其合法的经济利益,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
   (三)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贫困居民家庭生活。需要指出的是,养老、医疗、子女教育是居民压缩即期消费的三大动因,现正处于转型期,这三大压力如不能缓解,居民消费倾向难以明显提高。同时需要建立起与人均GDP增长相适应的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从而从总体上提高城市居民收入。合理对特困户给予一定粮食补贴。
  (四)合理调整消费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激发居民消费。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是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增长的有效途径。规范家庭服务市场,提高家庭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五)培育新的持续性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针对当前住房、交通、旅游等消费热点,要加强行业的规范管理与创新力度,向人民提供更好、更周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喜忧参半:点评2006年钢城城市居民生活(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广西钢铁产业发展探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