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系统设计,稳步推进,提高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必须坚持“想得要大,起步要实,推进要快”的原则,不仅需要系统设计,更需要稳步推进。随着区域近年引进的重大项目纷纷建成投产,今后一个时期,北仑临港大工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也给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北仑”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下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八战略”、市委“六大联动”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北仑,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目标,抓住影响北仑长远发展的资源制约、环境压力两大难题,按照“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思路,依托企业、社会公众和政府三个主体,努力实现在倡导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强化规划先导作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和技术项目推广应用上的新突破。
(一)在倡导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上实现新突破。发展循环经济,首先需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统一全区上下的思想,凝聚人心,最大限度地吸引全区人民的注意力、调动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和循环经济单位创建活动,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三者互动的良好局面,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要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彻底转变传统的企业发展观,建立资源循环利用、对环境排放少量废弃物或不排放废弃物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企业。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绿色生产、适度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浪费资源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等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在强化规划先导作用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突出规划的重要地位,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要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把循环经济理念纳入区域社会发展规划当中,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按照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抓住北仑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对不同产业、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建设内容进行了全面规划。要设计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框架,提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设置一批具有针对性、可以以点带面指导北仑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示范项目。同时,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原则,在企业生产、商品流通和居民消费等各个环节,全面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创建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园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学校、医院、商场、饭店、家庭。通过试点,探索各个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累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做到由点到面,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四)在技术项目推广应用上实现新突破。围绕优化资源利用这个核心,发挥科技进步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大力推广一批适用技术和项目。结合北仑实际,抓紧落实废旧资源回收利用项目,提高废渣、废气、废水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重点推进北仑电厂脱硫工程副产品——石膏板项目,北仑电厂、热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以及宁波钢厂钢渣综合利用等大项目;充分利用区内岩东污水处理厂、申洲公司及印染厂、电镀厂的污泥,发展污泥制砖项目;继续加强节能节水工作,扩大中水的应用范围,将岩东污水处理厂和申洲公司产生的中水用于矿石堆场、建龙钢厂煤堆厂喷洒及北仑电厂、热电厂等进行冲渣;针对区内印花、拉丝厂数量多且规模较小的特点,建立集中式的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小规模的印花废水和酸洗废水;在区内规模较大的集装箱企业中推广废溶剂回收利用技术,实现油性漆(含苯类物质)改成水性油漆。在城镇重点推广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试点项目,实现各种生活垃圾家庭分类、源头控制、就地处理;按照生活污水——高效厌氧池——人工生态绿地——零排放或就地回用的思路,推广城镇小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同时,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使示范的技术开花结果,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