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经济发展。2005年,霍尔果斯口岸实现生产总值29200万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60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3.2%,同比增长24.8%,完成工业增加值8622万元,同比增长16.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60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56.8%,同比增长40%。
(九)重点项目。一是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项目。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沿界河横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分为A区(中方3.43平方公里)和B区(9.73平方公里)两个部分。A区跨境与哈相连,哈方1.2平方公里,实行全封闭管理,主要发展贸易、商品展示和销售、旅游及配套的仓储运输等相关服务业。B区完全在我境内,主要发展进出口加工业和保税物流,以加工哈方进口的原材料和面向中亚市场加工出口产品为主。A区是B 区的窗口,B区是A 区的支撑。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将充分发挥地跨中哈两国的区位优势及中哈两国赋予的优惠政策,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中亚乃至西亚、南亚、东欧地区,集区域加工制造、区域中转、区域采购、金融服务和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中心。该项目今年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二是霍尔果斯国际物流中心项目。该项目以建立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为目标,建成集商务洽谈、货物仓储、商品会展、包装运输、涉外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适应货物流通快速发展要求的物流基地。该项目将于3月15日破土动工。三是中央商务区项目。该项目集旅游购物、娱乐休闲、会展、国际贸易、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一期投资8000万元的国际商贸中心主体已竣工,计划今年5月投入使用。
(十)兵地融合。与六十二团率先在全疆建立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互为依托的融合发展机制。双方对口岸建成区与六十二团团部建成区之间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开发方面形成共识。并对两地能够形成统一覆盖的社会公益事业、社会保障事业及市政基础设施等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达成一致意见。建立兵地融合示范区为解决土地与人力资源对口岸发展的制约,实现口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
(十一)党的建设。霍尔果斯口岸党的机构有中共霍尔果斯口岸委员会和所属的2个党组、17个党支部和条管部门所属的3个党委(党组)。近年来,口岸党委着力加强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增强,形成了以口岸党委为核心的战斗集体。同时,大力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各项制度,实行干部聘用制,逐步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关于2006年主要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霍尔果斯口岸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战略性基础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州党委工作会议各项安排部署,沿着自治州确立的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树立“外贸主导、工业支撑、市场拉动、品牌提升”的发展思路和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举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以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工业园区、国际物流中心为支柱,城市规划与建设为辅柱的三大发展支柱、一大发展辅柱发展框架,培育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全力促进霍尔果斯经济社会和谐高速发展。
主要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3.95亿元,同比增长33.2%。完成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50.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55.6%。第三产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15%。完成工业产值4.1亿元,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增长70%。
(一)合理谋划经济布局,构筑科学稳定的经济框架。按照州党委、政府关于建设进出口贸易集散、进出口产品加工、涉外商贸旅游三大基地的战略部署,构筑以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工业园区、国际物流中心为支柱,城市规划与建设为辅柱的发展框架,逐步形成联动互促、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