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大的创新思维空间

2010-06-17 16:34

给学生一个大的创新思维空间
    摘要:目前,数学课堂教学大力提倡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所谓创新思维能力训练,是指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训练, 诸如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对比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体现在教学上,要求教师教学时,给学生一个大的创新思维空间;体现在学习上,要求学生有独到的见解,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
    要进行学生创新思维训练,首先要明确创新思维培养的课堂操作目标,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要求他们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有好奇心,积极动口“说话”,积极动手操作;大胆想象,积极提问、质疑,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能按要求进行观察,愿意听取别人的见解,进行评价;喜欢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不怕困难,勇于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或寻求协助,初步养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等。
    根据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课堂操作目标,以及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课堂操作方法就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比如引导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多用直观教具,提供操作和观察的机会;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想象;鼓励学生对别人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积极地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鼓励学生进行协作交流,加强操作性作业的设计与指导;多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教会学生使用简单的工具书等。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但是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而且要促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思维训练过程:
思维训练一:请同学们拍手掌,和老师拍得同样多。
            请同学们拍手掌,比老师拍得多2下。
            请同学们拍手掌,比老师拍得少2下。
这是用比较法训练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和老师拍手数量的对比,学生很快就知道自己应该拍几下。
思维训练二:请同学们用“20”、“15”、“比”字编文字题,要求自编自答。
            20比15多多少?20 –15 = 5
            15比20少多少?20-15= 5
            比20多15的数是多少? 20+15 = 35
            比20少15的数是多少? 20–15 = 5
            比15多20的数是多少? 15 + 20 = 35
    有一个学生说出“比15少20的数是多少?”很多学生都说:“不行的。”老师马上问:“为什么不行呢?”许多学生都说:“比15少20,怎么少呀,15怎么减20呢?”教师这时马上意识到这是创新思维的一个火星,要抓住它。于是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首先大力表扬这位同学的创新意识,敢于说出不合理的问题,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的问题,敢于说出别人认为“不行的”问题,老师欣赏这位同学的大胆想象。同时说明就目前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你们是无法解答,但随着知识的增加,以后你们会攻克这个问题的。
    这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就两个数字、一个字,学生编出了6道文字题,对“比”字的含义理解透彻,并体现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给学生一个大的创新思维空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综合高中的社会交往与合作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