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优秀品德课的基本要素(2)

2010-06-17 21:41


    如前所述的《圆明园在哭泣》,它并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包含着一种国情教育、历史教育,因此,教师承担着品德课教师和历史课教师的双重角色。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的一些相关知识了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讲述准确。特别是在“历史回眸”环节,教师为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求学生课前去收集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我国政府签订的其它不平等条约并在课堂上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广的知识面,对这些相关内容也要有所了解,以利于对学生的课堂交流进行正确的评价或引导,丰富学生的知识,升华学生的情感。而有的课文,如《欢迎来我家》(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一册),教材中有让学生画一张来我家的线路图并向同学介绍的要求,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又承担着品德课教师和地理课教师的双重角色。在指导学生画线路图时,要根据地图左西右东、上北下南的方位要求来指导学生确定“我家的位置”和来我家的线路,而不是从美术课的角度来指导学生画图,评价也要从方位是否正确而不是画得是否美观角度来展开;在向同学介绍时,要求学生从我家“东南西北”的这些方位特征上来说明,而不是从日常口语 “前后左右”的特征上来说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用一些专用术语来讲述并向学生提出要求,不仅有助于提高本课的教学实效,而且还为他们以后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知识面广且讲述准确,在作为综合课程性质的品德课教学而言,显得特别重要。与其讲错,还不如不讲,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讲错比不讲的负面影响还要大,这是教师在讲述常识性知识时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教师能把教学内容讲述准确,没有常识性错误,这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三、教法选用要得当
    《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鉴于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同样也要十分重视教法的选用。
    怎样来选择、运用教法呢?我认为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执教老师自身的素质特长来灵活选用,这样不仅使教法的针对性强,而且在使用上也得心应手,容易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切忌一味求新求异。一般说来,低年级的品德课,从教学对象来说,他们的特点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模仿性强,大多都喜欢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一句表扬话,一朵小红花,会对他们产生非常大的诱惑力,而就教学内容来说,大部分又都涉及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因此教师在品德课中,应多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与运用诸如小品表演类、行为训练类、表扬激励类的教学法,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品德教育,在学学、做做、评评中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中高年级的品德课,由于教材内容的说理性增强,深度也不断加大,而学生也因为其思维逐渐成熟而性格上变得比较内向,低年级那种说说、唱唱、跳跳的活动教学方法,可以说与小学生的不断成熟而渐行渐远。因此教师应多选用说理、讨论、探究类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对具体事例的调查、分析中,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来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也不能忽视教师自己的素质特长,尤其对一些艺术性较强、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或参与表演类方法,更是如此。因为最好的教法,也只有在教师的运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发挥它的作用。如前所述《圆明园在哭泣》一课的教学,应东辉老师根据自身素质的优势,从城区高年级学生见识较广、表达能力较强和教材学习内容多以史实材料为主的特点,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表现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把自己定位成节目主持人角色,起到活动中穿针引线的作用,把整节课的教学安排为“思想旅行”等四个主题环节,每个环节都分别安排4位学生上台做“嘉宾”,以他们为主来汇报课前调查、了解的有关材料,其他同学做“观众”来围绕主题参与学习。整节课给人的感觉不仅教学内容组织得好,目标明确,而且表演形式也模仿得惟妙惟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主体性得到较好的发挥。

一堂优秀品德课的基本要素(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探究性学习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