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动漫产业都是支柱产业,日本和韩国的动漫业产值甚至超过汽车业。相比之下,被称之为亚洲动漫“鼻祖”的中国,却落伍了。 这是我一直不愿承认的,但直到现在,面对日本动漫的垄断地位,才颇有感触。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国产动画片的播出应当占总量的60%。实际上2004年,我国国内动画片生产总量只有2.9万分钟,市场需求却在26.8万分钟,实际需求缺口达23万分钟,电视台严重感到动画资源的不足。据统计: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明显落后于国外动漫产业的发展步伐!现在,日本动画片和漫画书泛滥中国市场,我们的动画片却难以走出国门。方润南说:“作为一个动画制作者,我们为中国动画痛心疾首,3亿多中国儿童需要属于我们自己的动画。”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孩看着日本的动画片长大时,我们不禁要问:一味“偏食”的中国孩子,如果没有了中国文化的滋养,如何能承担起中华文明的传承?
以儒家中和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是一种真诚的和平文化。这些在国产动画片中都被以各种形式所表现。但是,在大部分日本动漫里,几乎都可感到那种冷酷无情的战斗狂和无赖般的挑衅滋事的精神毒素。同样是战斗,中国有一笑泯恩仇的精神,而日本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的格杀,不然没完。这正是日本文化中所含有的武士道精神。造成日本文化里充满战斗的偏执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作为一个岛国的日本,日本的人民不得不以非常顽强的拼搏精神来使用那有限的资源去建设自己的祖国,同时由于这种拼搏精神的过度宣扬和歧形的发展使得日本在上个世纪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的国家。以上这些与疆土和文化历史远远超过日本的中国相比,无论从民族精神还是以儒家中和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是一种真诚的和平文化的中国是相不同,并且部分带有严重相悖。而这两种精神同样在两国动漫文化里呈现而相悖。
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中国有一笑泯恩仇的精神,也许这是成龙的幽默化的动作片受西人欣赏的一个原因。中国文化里充满和平的精神,中为本、和为贵的价值取向,长期造就了中华民族“万邦协和”、“里仁为美”的博大胸怀与忠恕心理。这一点也可以讲得更明白些,在中国文化里和平的精神是主流的,虽说中国有闻名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兵书战策,但其主要的精髓多是以战求和,以和为贵。
而当日本人从崇武爱国的宋朝义士那里学得武术并发展出武士道精神后,崇武好战的精神在日本格外盛行。这个民族的文化似乎充满了对暴力、战争的痴迷,对和平、友善的耿耿于怀? 在日本,虽说动画漫画品种较全,但更多漫画书,动画片,及其游戏都拎着滴血的大刀片子和因施暴的欲望而膨胀欲爆的肌块,青少年读者要不带上理智的眼罩阅读,就很容易被溅一脑血腥,并在生活中模仿实施,或冷不丁被弥漫其中的残忍冷酷砸中,而不苟言笑,学会嗜暴成性,狡诈或心计多端。暴力文化长久的浸溽,就像核辐射,把青少年教唆得破坏成性。中国的文化你在何处?未来的你能否依然辉煌灿烂,在被日本文化的冲击之下,你是否会风雨无阻的继续被我们所颂扬和传承?我不敢认同,在日本的强烈文化冲击之下,我们都被遮上了黑色的布纱。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与之同样悠久的三大古文明,在种种原因下,成了千古绝唱。支持中华文明顽强地走到今天的什么力量?是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感,责任感,是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前赴后继凝聚一身的中华魂。作为华夏文明的后裔,他应该有责任去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祖国的文明,哪怕祖国再落后,哪怕这种爱带有自负的情感,这是一种责任。就象别人的家再好,那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再不好,也是我灵魂的归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