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推广。模式为“如何推广成功经验”。
考生对负面事件的处理能力将会随着对申论考试研究的加深而加强,但考试总是容易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如果考查考生推广成功经验的能力,那可能又会让很多考生手足无措。因为我国的改革开放,遵循的是先探索,后推广的原则,先要摸着石头过河,然后才能总结规律,帮助更多的人过河。所以成功经验的推广可能成为考试的奇招。由于近年来考试老是拿负面问题说事,使得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传播在社会上也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如果长期下去,鉴于公务员考试在社会上影响范围宽、影响时间久、影响人数多,会大大加强负面新闻的传播,久而久之,会使社会形成刻板印象,那在舆论导向是不好的。所以,适当地考一些推广成功经验方面的试题,也可起到调节作用和平衡作用。
6、探索。模式为“当前如何对待”。
对于一些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不是事事都有明确的答案,在“依法办事”和“实事求是”之间总还存在着差距。法律的滞后或超前严格说都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到底是遵循规律还是遵守法律,就成为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例如山东省出台了同命不同价的文件,规定城乡居民在车祸中丧生,按照不同的赔偿标准来执行。社会各界对此争议很大。其他还未出台类似政策的地方将如何对待这个问题,领导总是想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思的,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接近领导先被问,所以,在机关里工作的公务员是最容易被首先问到的。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大家要把握好一个尺度,就是客观平实,不要褒贬太明,如实陈述其优劣,实在情况不明或难以决策,就重头做起,先调查、后分析、再制定政策、公示征求社会意见、再综合决策。这样可以确保准确无误。(郭五林)
7、借鉴。模式为“提供国内外参考资料”。
如果申论考试都只靠给定材料,那也不能达到深入检测高水平考生的要求。如果由考场内牵涉到考场外,这样考生就没法赶炮火功夫了,不可能靠短期培训取得优秀成绩了,所以申论考试将可能设置测查考生课外知识的试题,要求考生提供资料中没有的内容,从而补充、完善或说明提出的建议或意见,为领导提供全方位的参考。比如说体罚,在我国是明令禁止的。那是不是只能明令禁止呢?明令禁止是不是最好的选择?领导如果要求你提供国内外参考资料,那你得以比较快的速度提供。考试的时候就是考你考场提供。这种题在阅卷的时候标准可能会相对宽松一点,但很多关在围墙里面读书的考生就能一无所知。这样公务员考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禁止“书呆子”或“迂夫子”进入。改变考生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高分低能状况。
以上7项,第1、2项是对已经明晰是“问题”的事实提出解决办法。第3、4项是对正在发展中的事物进行的思考,还不便立即做出正误决定,需要进一步的思考。第5、6、7项是对新生事物的态度。好经验要推广,新事物要慎重。以上7项是按照对事物的认识由多到少排列的对待办法。由于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时间还不长,还很不成熟,考的都相对比较简单,一些简单的设置申论要求方式已经为各界考生所熟悉了,所以像本人长期研究申论,深谙考试规律,培训的考生,只需要不长的时间,申论就很容易考70分以上。如果考试的申论要求再不改革,全国人民都熟悉了本人的教学模式,那公务员考试又将陷入困境。我个人建议申论的考试要加强变化,既要有方向性的,又向有具体性的。预计今后中央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一定会加强难度,以区分优秀人才和一般人才,将高素质人才选拔到公务员队伍中来。上述的一些测试方法难度是很高的,但过分加强难度又会增加考试偏差,所以得慢慢来,缓步走,改革不能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