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增进文化传承力。深人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值。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在全球化趋势深人发展的今天,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五是拓展文化吸纳力。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华文化胸襟博大、海纳百川,因兼收并蓄而丰富多彩,因博采众长而永葆活力。在日益开放的当今时代,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同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为此,我们要积极适应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新趋势,着眼于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当然,学习借鉴并不是盲目模仿、照抄照搬。必须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具体分析,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既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又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信念和原则,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六是激发文化创造力。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九是扩大文化影响力。文化影响力是衡量和展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200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文化影响力的一些国家文化及其形象符号,其中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主要有∶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针灸、中国烹饪等。由此可以看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形象的了解更多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了扩大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影响力,我们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和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创造出更多富于时代气息、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使现代中国文化尽快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十是加大文化保障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还要加大政策扶持、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保障力度。要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改进领导方式,完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努力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综合管理;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加大文化经费投入力度,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要不断创造条件、完善措施,推进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共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一批专业领军人物;要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文化建设,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