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2010-06-17 15:0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党对自身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不仅严重侵蚀着党的机体,削弱了党的战斗力,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巨大威胁。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起,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当前,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从最近10多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情况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查处的党员干部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人数,1993年至2002年为151.53万人,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为17.45万人,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为16.48万人。二是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经济类案件,2003年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为1780件,涉案金额194.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案件有21件。三是违纪违法的中高级干部明显增多。据统计,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干部中,县(处)级干部有5916人,厅(局)级干部有415人,省(部)级干部有15人。在被查处的省(部)级干部中,有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省长、省政协主席等。四是窝案串案越来越多。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的大案涉案人员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五是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一些腐败分子为了逃避调查和惩处,往往事先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千方百计掩盖其腐败行为。六是腐败分子与社会黑恶势力勾结的趋势加强。一些腐败分子自觉充当社会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成为黑恶势力欺压百姓的工具和帮凶。七是腐败逐步表现出政治倾向。突出表现在:腐败现象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蔓延,从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向组织人事部门、司法机关和党政领导机关蔓延;从通常的用权力来攫取钱财向用钱财来操纵权力、获得权力发展;从对生活资料的侵占不断向对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的侵占发展;从资金的积累向私人资本的积累发展。八是顶风作案相当突出。有不少腐败分子在中央三令五申的情况下疯狂作案,气焰十分嚣张。上述情况表明,腐败现象在当前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依然呈现易发多发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比较严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产生严重影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不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党的执政能力会不断削弱,执政地位将产生动摇,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轻视不得、放松不得。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做好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工作,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就告诉我们,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以和谐社会理念创建和谐公安机关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