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紧扣乡风文明这一要求,以和谐塑造农村新风尚。坚持创建文明村为主导,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一是深化农村文化建设。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并配套图书、棋牌、球类等文化活动器材,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二是深化文明村创建。继续加强“十星级文明户”、“诚信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在此基础上力求丰富内容,并创新载体。三是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倡导喜事新办,引导村制定执行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树立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四)紧扣村容整洁这一重点,以城镇化思路建设现代化村庄。一是规划先行。依托市、县建设部门搞好试点村规划,计划将在整个布局上按照住宅区、养殖区、种植区分开,以节约土地的原则,进行规划,加强规划的权威性、统一性和连续性,使新农村建设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二是进行村庄整治。按照村庄规划,对村庄内的废弃旧房、牧畜栏,厕所和一户多宅的房屋进行全面清理,搞好房屋改造建设和绿化、美化,整旧如新。加强村内和农民院内的环境整治,包括道路硬化,沟渠整治、垃圾收集及处理,院落整治,使村庄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三是基础先动。加大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水渠新建、农村道路、电力、信息网络建设。加快村庄农田林网、沼气、路边、宅院绿化,环境建设。
(五)紧扣管理民主这一保障,以法治化的思路推进村民自治。要以村级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推进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和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扎实搞好村换届选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使那些政治过硬、发展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走上村干部的岗位。二是推进民主自治,建立以村党组织领导为核心,村民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广泛听取意见,实行民主议事,实现事前议事民主化;通过一事一议,推行村务决策听证,实现事中决策科学化;通过党务、村务公开,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形成合理监督形式,实现事后监督化规范化。三是健全长效机制。按照“使干部经常受教育、以群众长期得实惠”的要求,经常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学习考察,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上,要立足当地的实际,突出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建设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重点是经济发展,在发展本地经济的思路上要克服两种错误:一要克服丧失信心,无所作为的思想,认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客观、主观条件都好,而我们的什么条件都不如人家,对发展当地经济丧失信心的思想;二要克服头脑过热,盲目照搬的错误思想,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看到人家的发展道路就盲目照搬,那样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人家的好经验不一定适合本地区。因此,既要学习借鉴,又要结合实际、立足本地。但其中有相同的一点就是经济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与时俱进,才能取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