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文化责任(5)
2010-06-18 04:23
文化创新的核心,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扎根民族的土壤,面向现代化的实际,在文化思想方面坚持与时俱进。文化体制的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党中央领导下,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通过试点,目前改革的基本思路已经明确,这就是以繁荣发展为中心,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加强以维护公民文化权益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加强以培育市场主体为核心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是,革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体制性障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对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文化思想和文化体制的创新,将会有力地促进文化内容、形式、手段的创新。文化体制改革是十六大确定的重要任务。认真总结前一段的改革实践,以坚定不移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实现文化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文化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文化安全问题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在其文化发展中都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文化安全包括在文化发展战略之中。国家安全,归根到底有赖于国家的综合国力。文化既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必须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增强民族自信心。信心源自历史,更源于现实。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根基,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经磨难和挫折,始终未曾中断,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熔铸力。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把握我们的发展目标,坚持我们的发展道路,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是确保包括文化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的根本之策。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竞争,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一是这种竞争大量是在信息的“自由传播”中进行;二是文化竞争主要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目前,我国上网用户已经逾亿,可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中文信息极其有限,文化贸易也存在较大的逆差。应大力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应特别重视以网络软件为重点的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抢占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制高点。应注重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逐步形成具有民族文化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集团,扩大我国文化产品的市场份额。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以堂堂正正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坦诚地面对世界,争取更加广泛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国家关系独立是基础,平等是前提。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博采众长,同时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品格,熔铸万物,发展壮大自己。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锋芒,对于弘扬先进文化,提倡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御、杜绝反动腐朽文化,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文化安全的需要,也是文化繁荣的必备条件。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坚持依法管理。我们信守有关的国际承诺,同时,对于违反我国法律的反动、腐朽文化,坚决予以抵制。要坚持不懈地打击盗版、走私犯罪活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民族文化的创造力。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将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中华文化。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文化责任(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