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

2010-06-17 17:45



  创新体制机制与增加资金投入的关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努力抓政策、增投入、上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发展,打好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农村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施虹说,只有工业反哺农业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才能长久保持下去,而不仅仅是一时的热情。

  曾业松分析认为:一方面要有很好的制度保证资金的投入,要通过财政结构的调整、财政体制的改革,使更多的钱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上来。国家已经决定,今年,要做到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高于上年。今后,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另一方面又要有很好的机制保证把资金使用好,提高使用效率,要有监督、管理的机制,防止资金被截留,被挪用,防止用于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体制机制的创新,最终要落实到农村体制改革上来。施虹指出,我们要继续推进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同时加快农业科技与推广体制、农民组织体制等改革。”

  搞好试点示范与做好面上推广的关系

  搞好试点、树立典型、积累经验、完善政策、以点带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建设新农村,尤其需要规划先行、试点起步、稳步推进。“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试点示范。农民是最讲究实惠的,好的示范要比单纯的说教管用的多。”施虹说。

  搞好试点示范与做好面上推广,实际上是工作方法的问题,是重点论和全面论统一的问题。曾业松说,典型应该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树立典型,要尊重典型的多样性。“有的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视为新村庄的建设,还有的搞形式主义,通过垒大户等方式吸引大家参观,这就变成了政绩工程。”推广典型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防止“一刀切”,照搬照抄,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二是要防止搞样板工程,防止搞政绩工程。三是千万不能借债搞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对此强调指出,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能力,同时,千万不能违背农民的意愿。

  另外,还要处理好工作指导与突出个性特色的关系。施虹说,建设新农村不是简单地把城市的楼房搬到农村,把农村变成城市的缩影,把所有的农村都变成城市,而是应该把农村的东西原汁原味地保持下来,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切忌大拆大建、强制拆迁,随意撤村并村。这样做,会把地方地域特征、文化传统搞丢了,更重要的是违背了农民的意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驻村工作队谈新农村建设情况与构想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