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

2010-06-17 20:02


    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也不能止于增加农民收入,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也正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挂牵的事。今年4月温家宝在四川巴中考察时对乡亲们说:“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让农村孩子能上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农村建设的新发展
    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我国农村建设正迎来一次新的发展高潮。
    ——各地种粮农民首次享受到直接补贴的好处,2004年全国共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16亿元;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粮食购销和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产粮大县实行转移支付。
    ——农村教育方面,中央明确提出,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十一五”期间农村中小学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医疗卫生方面,中央财政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预计涉及中央集中采购的金额将有30多亿元,这个金额明显高于2004年招标采购总计22亿元的总值。
    来自农业部的统计显示,全国已有1540万农户用上了沼气。以沼气等新能源为代表的一批生态项目,如今已在各地农村积极推进。山东、浙江等省提出了“生态立省”的口号,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河北省从2004年开始在全省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确定把“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作为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主要目标。
    引领改革开放大潮之先的广东省围绕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实施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统筹城乡居民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体制改革等五项具体措施,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发展路子。
    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也在不断地验证说明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是一项从根本上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正确的战略决策。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