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三农”变数,关注“留守农民”(14)

2010-06-17 23:23


  根据2006年的调查统计,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全县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3.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2%,比上一年增加1.3万人,增长10.3%,其中县内转移2.9万人,占转移劳动力的21.4%,向县外转移10.8万人,占78.6%。在转移劳动力中举家外出的19985户,6.4万人,占全县总农户数的14%,占农村总人口的12%。实现劳务收入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亿元,平均每个务工人员创收744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99元。全县平均农民劳务收入达到1875元,占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9.8%。我们在看到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为我县挣回大量劳务收入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劳动力外出给农村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必须正视和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是留守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大批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了,留下来的基本年老的、体弱的、多病的、没有文化的和众多的妇女儿童。他们虽然仍从事着各种农活,但总体的素质却大打折扣,苦活、累活、重活和技术性较强的农活,他们很难干好,以致农村有的农户素质不高,特别是在推广科学种田和科学养殖方面难度很大。
  二是大量“留守儿童”出现 许多家庭年轻夫妇外出务工,大量的都把子女留在农村由爷爷婆婆或亲友照看,“代沟”现象十分严重,儿童们或性情孤独、或迷恋网络、或渴望亲情关爱日甚一日,从近年留守儿童中出现的大量问题看,这一现象已到了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时候。
  三是农村养老问题突出 子女外出,留在家里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已到耄耋之年,他们行动不便,生活也到了不能自理的地步,如遇生病更是需要人照料。虽然大多数子女都能寄钱回家供养老人,但也有个别的子女多年不寄钱、不回家、甚至不赡养父母,因此农村养老问题也必须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四是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不容忽视 在个别国家边远农村的邪恶势力、封建残余势力、反动会道门组织以及“法轮功”、“门徒会”等死灰复燃,造成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打架斗殴、生育失控、家族纷争、偷盗、黑恶势力等有抬头之势。致使个别农村秩序较乱,纠纷不断,各种治安案件时有发生。
  五是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增大 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主要是妇女,这些妇女不但要喂猪、煮饭、带孩子,还要承担耕田、犁地等原来由男人干的重活。很多农村妇女在“三期”内,因为要不误农时不得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导致妇科疾病增多。据群众反映,在新型合作医疗报销的规定中,妇科疾病没有纳入报销范围。
  六是对新农村建设造成一定影响 由于农村中“留守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面对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就是上面讲得慷慨激昂、振奋人心,老百姓的行动却冷冷清清、迟迟不动。究其原因就是现在农村劳动力现状“质次价高”,他们没有精力、体力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这对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布署,必然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关注“留守农民”
  我县农村人口55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5%,外出人口约2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6%,而且外出的这部分人大部分是农村中的精华,而留在农村中占农业人口53%的“留守农民”,除部分好劳力外,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是我县农村基本的人口和劳动力县情。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情况来确定我们的工作思路,适时调整我们对农村的工作方法。
  1、深入体察民情 农村的现状就是最实际的民情。时下农村的实际情况是,有的村、社外出人口占一半以上,整户迁出也不在少数,劳动力大量减少,许多基层想干的事干不成。有的地方死了人,一个社有时都很难组织起一班“抬脚”或一帮打锣的人,有的甚至要从全村或几个村才能组织起一班“抬脚”来。此外农村科学种田总体水平下降,有的家庭由于缺乏劳力,大忙时节只有出钱请人耕种,只图将庄稼草草种上。根本做不得到精耕细作,要实现农作物的优质、高产、高效变了成一句空话。

掌握“三农”变数,关注“留守农民”(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