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2)
2010-06-18 02:45
4、建立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形成比较优势明显、质量管理规范、满足不同层次龙头企业需求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和质量推广体系,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工艺要求引入农户。严格生产规程、产地环境和质量监测,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努力打造食品安全体系。每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
5、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农副产品集中产区,继续完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改造农村集贸市场,形成中心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相互联接、互为补充的市场网络。扶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挖掘本地市场销售潜力,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上努力寻求突破。逐步构建数量适度、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三、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按照中央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十一五”期间,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有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有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有现代化的营销网络,有省级以上著名产品品牌”等“五有”为主要内容的争创枣庄市级龙头企业30强活动,开展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和监管工作。启动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在现有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每年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5--10个,每个基地市财政给予一次性扶持3—5万元。开展利益联结机制试点工作,每年选择5个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较好、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试点,在贴息扶持上予以重点倾斜。凡枣庄市级以上财政给予贴息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市在贴息政策上不重复扶持。
(二)鼓励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专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产品购销大户,以及农产品加工经销实体等,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专业合作和联合,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信贷资金和产品加工、贮藏、运销等系列化服务。“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选择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的10家,予以重点扶持。
(三)启动管理人才培训工程。重视和加强农业龙头企业队伍建设,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每年有计划地选择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厂长、经理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或组织到国外进行短期培训。同时对农业产业化专业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具体的统计、检测、财会等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工作规范、高效。
(四)大力发展名优农产品。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国家工商局或国外权威部门,对名、优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获得国家部委主办和省政府主办的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畅销产品、著名商标,每个奖励1万元;获得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
(五)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扶持发展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或产业化组织。“十一五”期间,凡我市具备自营进出口权的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直接出口农产品或加工农产品。对年度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财政每年给予2--5万元奖励。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全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有关部门在审批进出口配额与发放许可证方面要向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倾斜,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优先实行出口退税。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以多种形式组建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予以优先立项,重点支持。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