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同志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贡献(2)

2010-06-17 23:30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陈云同志在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概括,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陈云同志强调,选拔干部要“德才并重,以德为主”。他认为,才和德应该是统一的,并明确提出“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陈云同志强调,干部工作要“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他还提出,要真正爱护干部的政治生命,鼓励干部在政治上的进步。陈云同志十分重视教育和培养干部,明确要求干部要“努力学习,加强自己”。他提出,培养干部必须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同时指出,对于每一个干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施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同志比较早地注意到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年龄偏大、青黄不接的状况,对培养选拔接班人这一战略任务给予了高度重视。他多次强调“要成千上万地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参与制订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并总结我们党在解决接班人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强调最重要的是把人选准用好,严把政治关。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1939年,陈云同志就指出:“支部是党的基本的组织,是党的力量增长的主要源泉”,“党的一切口号、主张、政策,依靠支部才能具体深入到群众中去”。他提出,应当“依列宁提出的原则,按生产单位组织支部,即在工厂、矿山、铁路、轮船、农场、农村、兵营、商店、学校、机关等生产场所和工作单位中,组织党的支部”。陈云同志强调“支部不但要在组织形式上具有核心的堡垒的姿式,而且要在实质上真正能起核心的堡垒的作用”。他还要求各级党委要采取得力措施,培养好支部干部,加强对支部的领导。
  陈云同志明确指出,“在党的建设中党员的意义和作用这一问题,占有头等重要的位置。”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共产党不是‘工党’,而是无产阶级的有组织的先锋队”,“不是全体工人都可以加入党的,而只是工人阶级中最觉悟、最积极、最忠实于工人阶级事业的优秀分子”。陈云同志不仅注意在党组织内增加工人的成分,还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到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去发展党员。他明确提出,党员质量上的提高,远胜于数量上的发展。针对抗日战争初期各地大量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他及时提出了放慢发展速度、边巩固边发展、以教育提高为主的发展党员的方针。陈云同志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为制定各个历史时期的党员标准奠定了基础。他强调,共产党员要“终身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对于一切为国为民的事业,应该始终不变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他还要求党员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对党要忠实。改革开放以后,陈云同志又严肃指出,共产党员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
  三、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在作风上的先进性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党始终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陈云同志不仅对党的优良作风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根据党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提到与党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的高度。延安时期,他就强调:“只有党与群众密切的联系着,只有党的支部真正成为群众核心的时候,那个党才是一个巩固的党”,“脱离了群众,就成了光杆子的党,这样的党也是不能存在的”。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的考验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的挑战,陈云同志在1980年11月严肃而尖锐地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一科学论断有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深刻揭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本质意义。他还指出,党在全国执政前和执政后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陈云同志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贡献(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山东泰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纪实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