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农村教育内容改革的方向

2010-06-18 03:06

  一、农村教育内容缺失三农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 一个世纪后的中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仍然把应试升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全部目标。由于教育内容的单一应试性、城市性、离农性。使没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种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突出的问题,党和国家花很大的力气去解决也成效不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教育没有提供积极的智力支撑也是重要的原因。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必须要有解决的人才,而人才必须靠教育培养,但是我国农村教育长期以来都只是为了升学,为了农村孩子跳出农门 。没有为解决三农问题培养出自己的人才。目前,我国农村结构调整,市场化程度要求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增大,传统农业改进的迫切性日益增强,但是,农村真正懂这些知识的人才却相当缺乏。究其原因是农村教育内容上出现了问题,农村教育的内容缺少三农性,而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内容是农村教育的根本,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农村教育,农村教育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内容改革的三农方向。
    二、三农方向:农村教育内容改革之本
  农村教育内容的三农方向是关系整个农村教育改革成败的问题,是农村教育能否坚持正确方向的关键。坚持内容改革的三农性,是农村教育改革之根本,是农村教育适应农村需要的目的。
  首先,它是解决我国三农人才问题的关键。我国三农问题的瓶颈是三农人才的严重短缺。我国农村教育因其内容脱离农村实际,很难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所以,农村教育除了培养了少数跳出了农门的大学生外,对农村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作用不大。我国城市教育不为农村培养人才,城市的大、中专农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也不愿来农村。农村教育自己不培养农村人才,农村教育偏离了三农方向,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服务三农的知识和能力,没有人才,解决三农问题就是一句空话。
  其次,三农性能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技术保证。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技术的支持,只有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于农村,科学种田,农村才会飞速发展。所以,坚持农村教育内容的三农方向,让农村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科学种田、科学经营农村的本领,学好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化知识,培养他们适应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农村的三农问题解决才有技术支持。
  再次,这也是农村教育自身顺利发展的保障。农村教育在农村要得到农民和学生的认可和积极支持,它必须适应农村的需要。如果农村教育对农村的发展没有作用,教育出来的学生没有考上大学就没有出路,甚至不如不读书,这样农村教育就因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而丧失其生存的空间,最终会遭到时代的淘汰。
  最后,它还是我国整个教育协调发展的保证。我国教育城乡二元结构严重不协调,关键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失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以上,农村中小学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的比例是75%。因此,怎样办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如何服务农村,是一个方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发展的大问题。但是,从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看,这个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其具体表现在,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一样,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更是把农村的中小学生引上了应试的道路,使原本就脱离农村实际的教育走得更远了。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改革教育制度外,重要的是要从内容上坚持农村教育的三农性,农村教育才能有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内容改革:坚持三农方向
  农村教育内容改革的方向是为三农服务,主要为农村培养建设人才,因此,农村教育内容的改革必须突出三农方向。具体说应该解决如下问题:

服务“三农”:农村教育内容改革的方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主题实践活动为先进性教育注入全新活力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