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实际收入差距6∶1 农民的出路在哪里(2)
2010-06-18 03:2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部流向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比例略有上升,掌握组织资源的人向掌握经济资源的阶层流动,这也反映出经济资源在人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上升。不过,这一趋向的流动仅仅是微量的。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成长较少依赖于家庭背景
与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不同的是,处为社会优势地位的私营企业主,对其事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的,是个人的职业经历,而不是家庭背景。
调查发现,私营企业主家庭出身的分布,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这一阶层的成长较少依赖于父辈和家庭资源。私营企业主的绝大多数成员(78.1%)出身于农民家庭。不过,从研究人员的个案访谈来看,有两种情况会对一些人获得大私营企业主的地位有影响。一种情况是,某些国家干部和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权调配国有资源或享有经营上的特权,有助于其子女成为大私营企业主;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大私营企业主父辈曾是企业家,他们向子女传递经商创业的经验和价值态度,这有助于子女在商界获得成功。但这些大企业主在整个私营企业主阶层中数量极少。
报告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私营企业主阶层本身的社会构成也在发生变化,新加入的企业家越来越多来自于在传统体制中具有较大优势的阶层,而原本来自弱势地位阶层的业主,在私营企业主阶层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可能已经被淘汰。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创办企业对业主个人的人力资本(学历水平、教育背景等)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仅仅拥有很少人力资本的人很难进入这个阶层,甚至原来已进入这个阶层、但拥有较少人力资本的人,也逐渐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关系;二是中国的市场化是渐进的市场化,传统体制内的优势很容易转换为体制外的优势,那些传统体制内优势阶层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成功。
那么,私营企业主大部分是些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向?报告对此进行了描述:
这是一个男性主导的阶层。研究人员指出,这表明,在我们这个社会,女性独立创业并非易事。正因为此,女性私营企业主总是受到社会的特殊看待,通常被称作“女强人”、“女大款”。
中、高等学历者占据多数。中国私营企业主群体的文化素质在提高,调查显示,学历上升最为明显的是研究生所占比例,从1993年到2002年,共计上升了约7.2倍。
中共党员比例上升。2002年,私营企业主中的党员比例达30%。与党员在全国成人中所占比例(2002年为8%)相比,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
调查显示,作为一个社会精英阶层,私营企业主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其他领域的精英,尤其是经济精英,而普通百姓创办私营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少。比如,在1993年的私营企业主中,原来是企业负责人的,只占六分之一。而10年后,这一比例已到一半以上。而出身于工人和农民的私营企业主比例,则下降了很多。
大量的私营企业主,在保留其私营企业主身份的同时,进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他们参与政治的机会和路径,主要是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调查显示,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的比例上升,而层级也在上升。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趋势,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个阶层的经济力量不断扩大,国家日渐重视,不断扩大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空间。其次,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越来越大。比如,在江苏射阳县,258个村中,有250个村的村主任由年收入超10万元的“富人”充任。
工人的流动
在课题组的研究中,工人和农民处于十大社会阶层的底部。那么,什么样的工人向上层流动,即从工人岗位进入较高层级的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组织负责人?在传统国有企业,这一流动被简化为从工人提拔为干部。
在工人阶层中,商业人员向上流动的机会较多,生产和运输工人居中,服务人员的机会最少。统计表明,与一般工人相比,向上流动的工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在政治方面,向上流动者近80%是中共党员,而一般工人中的党员比例是27.4%。这说明,对这些人需要更多的政治忠诚和企业忠诚。
城乡实际收入差距6∶1 农民的出路在哪里(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