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4)
2010-06-18 06:10
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从容应对复杂局面的考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积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新途径。
1989年8月,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总结当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的教训,要求下决心解决党的建设中的一些迫切问题。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党召开十四大,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
理论武装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重要内容。1992年,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随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理论武装的措施,包括编辑出版《邓小平文选》,印发学习纲要,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等。十五大前后,兴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特别是连续举办了两期新进中委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研讨班。同时,在党员队伍中开展了为期3年的学理论、学党章的“双学活动”。中央党校和地方各级党校常年举办各种进修班、培训班。中央制定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逐步建立了干部培训、中心组学习、讲师团辅导等一整套学习制度。
1995年11月,江泽民同志提出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996年,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97年,十五大提出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明确要求。针对党员干部队伍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998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至2000年,全党共有70多万领导干部参加了“三讲”教育。其他党员也以不同方式受到了教育。“三讲”教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一次创造性探索和实践。随后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全国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在农村1500多万基层党员和干部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收到了“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效果。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把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突出强调“两个务必”,要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采取一系列措施,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做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集体领导,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制定系统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出全面部署;在认真试点的基础上,开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最近又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等。所有这些举措,进一步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局面,受到了广泛的赞扬和肯定。
正是靠着几代共产党人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靠着他们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中华民族才出现了今天这样一个自近代以来最辉煌的时代,才展现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