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加强对党员的党内监督约束
发挥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对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当前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内监督,显得尤其为重要。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出台,这为我们搞好党内监督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
强化对党员的党内监督,要特别强调对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的监督。这是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的关键。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对党组一班人的监督,特别是对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实践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往往导致腐败。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容易成为空话。因此,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有效防止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甚至贪赃枉法、腐败变质,特别是对一些有权管人、管钱、管市场的重要岗位、敏感部位以及关键人员,实行有效监督,防微杜渐,这是党内监督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一把手的监督、对重点部门、敏感岗位的监督,带动广大党员形成人人自我约束环境,自觉保持党的先进性。
要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监督的基础,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障。事实上,发扬民主的过程,也就是实行党内监督的过程。只有发扬党内民主,才能更好搞好党内监督,促进党员保持先进性。
4、要加强对党员的党外监督约束
党外监督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他律手段,是促进党员自律的有效方法。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要把大力创新和广泛应用党外监督的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党外监督主要形式有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确保这几项监督形式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效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建立完善党员情况通报制度。党组织要建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向群众、新闻媒体及民主党派通报所属党员情况的制度。对于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情况,要及时通报。使社会各界以了解党员的思想和工作状况,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
二要建立完善社会评议党员制度。党员来自于人民群众,理应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社会评议党员制度。对于评议的内容、被评议的对象、参与评议的人员及范围、评议的时间及次数、评议结果的运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做出具体规定,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党外监督的力度和水平,使党员处于严格的外部监督之中,在实践中必须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
三要坚持并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通过具体的制度规则安排,保持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比如在实践当中经常采用的谈心制度、走访制度、党员定点联系户制度、发放《征求意见表》等,都要根据新情况新任务,不断加以完善,并切实坚持下去。
(五)激励引导机制
激励引导机制,是通过采取外部诱因作用于人内部心理情感,从而激发人内在活力和主观能力性的一种现代管理手段。建立这一机制,对于唤起党员内在动力,使党员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身需要,从而保持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有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要实现激励形式的多样化。要注重丰富激励形式,更多地使用竞争激励、目标激励等较能激发人内在精神及向上斗志的激励形式,既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引导党员把个人的成长目标融入到组织的发展目标当中,使党员能够在组织的进步过程中,个人也全面的发展进步,从而不断保持先进性。
要注重激励运用的制度化。一方面要将所运用的激励形式明确下来。党组织将运用什么激励方式来激励引导党员,要明确告诉广大党员,并向社会公开。另一方面要将激励运用定期化。激励要经常进行,既不能一下子突然运用很多激励,又不能很长时间根本不实施激励,这两种偏差都要避免。激励的时间要以制度固定下来,使党员有稳定的制度预期,从而在唤起党员内心的激励期待,这样将大有利于保持党员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