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与农民收入的增加(4)

2010-06-18 09:39


  2、加速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充实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全国大部分省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县级农业信息中心正在逐步建立。应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网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传播推广实用技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在不断扩大现有数据库容量的同时,大力挖掘信息资源,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及相关的各个领域,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充实现有数据库的内容,逐步建立并不断扩大网络环境的大型综合数据库,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求。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有必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涉及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以便利用现有的数据库资源进行经济预警和政策模拟,制定调控决策方案等。同时,建立以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为对象的生产全程管理系统软件,以提高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水平。
  3、推动农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和提高农民信息意识。首先是基层组织的农业信息化。应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尤其是加强有线电视网络和电话线的铺设以及自动程控交换机的建设,并且尽可能降低农民的使用成本。另外,也可以使用电子公告牌("穷人的网络"BBS系统)发布农业信息和交流农业技术。这一途径的软硬件投入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用户使用费用都较低,并且BBS上的信息一般都经过有关部门精心筛选,能有效减少信息使用的盲目性,提高寻找可用信息的效率。对于经济和通讯条件较好的发达地区,可建设国际互联网络,利用Inter网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其次是新型组织形式的农业信息化。目前,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出现的新型组织形式,如种植(或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专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等,由于它们是适应农业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因而他们对农业信息的传播更具有积极的、直接的、高效率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型组织的组合形式,如龙头企业牵头,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的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牵头,形成农产品销售网等等,极其有效地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信息传播链的形成。这些新型信息载体将无可否认地为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结构调整做出巨大的贡献。第三、增强全民的信息意识。农民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政府靠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农业决策,这是国外成功的经验,更是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信息部门应通过各种手段与媒介,大力宣传信息的重要性,使国民树立"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生命"的观念。只有全民的信息意识增强了,农业信息化才能迅速发展。
  4、进一步健全信息服务机构,加强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农村信息员队伍是连接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与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从目前统计,农业信息人员十分缺乏,信息员的队伍建设较落后,服务水平不高,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可通过省、市、县级逐级培训、网上培训等形式,对信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也可以在全国大中专院校中吸纳一批信息专业的毕业人才,通过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具有开拓精神的农业信息员队伍。
  5、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充实农业信息网络的内容,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必须重视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集中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外语人才和法律人才等各方面的人才,不断充实网络的内容,建立系统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信息,完善网络的交互利用功能,使农业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在农业信息网络上随时查找到所需的相关信息,能够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向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咨询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疑难问题,从而把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成真正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技术平台。

农业信息化与农民收入的增加(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