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格程序,逐步推进,扎实开展分析评议
分析评议阶段是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区、县坚持一个环节不省,一个步骤不漏,严格程序,严谨操作,环环相扣,逐步推进。通过在党支部和全体党员中反复讨论,归纳提炼,制定出了符合当地实际,岗位职责和行业特点有机结合的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采取各种形式,组织社区(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查找思想、工作和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全方位、多层次征求意见。区、县参加第三批教育活动的各级组织共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253场,设立意见箱392只,发放征求意见表60675份,征求到涉及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整治环境卫生、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的意见建议5697条,对这些意见和建议都进行了原汁原味汇总和分类整理,并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进行了如实反馈。参加教育活动的党组织还本着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共同谈”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广泛开展谈心活动,收到了形成共识,消除顾虑的效果,据统计,普陀、岱山第三批教育活动党员累计谈心谈话23530多人次,增进了党员团结,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此基础上,广大党员对照《党章》,对照郑九万,杨兰娟等优秀典型的事迹,对照先进性具体要求,有书写能力的党员都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没有书写能力的也都以口头形式进行了自我剖析查找问题。各级党组织仔细审阅,严格把关,总的看,大多数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查找问题准确,剖析思想深刻,努力方向明确,为开好民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奠定了基础。为确保质量,区、县委驻乡镇督导组严格把关,全程参与,采取“一人谈,众人帮,逐人进行”的方式,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基本做到了上级提出的“剖析自己不怕严,查找问题不怕丑,触及灵魂不怕痛,听取意见不怕刺”的要求,达到了沟通思想、解决问题、融洽感情、共同提高的目的。区、县的党员处级领导干部在百忙中参加了各自联系点单位的民主生活会。
(四)注重探索,结合实践,开展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普陀区和岱山县各级都能够创新有效载体,紧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渔)村的实际,抓好教育。一是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普陀区各乡镇以“党员联户、党群联心”为载体,每个渔农村新社区党员联系10-20户左右的群众,定期开展走访活动,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困,使党员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全区4501名渔农村党员共联系38977户群众家庭、122520人。联户党员共为联户群众办实事、做好事2138件,反映各类问题3277件。如东港街道积极开展“党员当十员真情送服务”为主题的党员联系群众活动,使一些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岱山县七个乡镇共有3387名党员联系47490户群众,参与联系的党员占渔农村党员总数的75%左右,群众的覆盖面基本上达到了100%。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工作,进一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畅通了社情民意的收集渠道。二是在渔农村新社区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岱山县财政安排70万资金,采取新建、改扩建、购买等多种办法,对28个社区活动场所进行改造。目前已投入资金62.5万元,完成了15个社区的建设,使社区活动场所达到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设施、设备符合新社区功能要求。三是深化了“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以“我是党员,向我看齐”为主题,深化渔农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家庭责任户”活动。普陀区各级党组织为3280名渔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如桃花镇、登步乡开展了关爱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守望相助”活动,让党员志愿者和村里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结成对子,定期上门服务,使老人们进一步感受到党的温暖。为推进创建活动,各乡镇普遍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优秀党员评选活动,如展茅镇开展了“十佳党员村干部”评选活动,朱家尖镇、登步乡分别开展了评选“星级党员家庭”“文明家庭”活动等,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四是在巩固深化 “三培养”活动成果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不断强化培养措施,丰富培养手段,深化培养效果。通过努力,岱山县已有236名党员经培养后基本达到了致富能手的目标要求,有247名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经培养后发展为党员,有155名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经培养后,采取公开选拔、缺额递补、担任助理等方式被选拔为村干部。并且确定了今后三年的工作目标: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100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120名,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社区、村干部65名。五是深入开展了“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实践活动。一是送政策下乡,宣讲到村。普陀和岱山都组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宣讲团,累计完成宣讲活动100场次。二是送科技下村,服务上门。借助电化教育、宣传窗、黑板报等,积极宣传科技知识,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科技人才和“土”专家下田头作现场技术指导,增强群众致富技能。自第三批先进性教育以来,普陀区有89人次下村服务渔农民,已上技术指导课26堂,培训人员632人;岱山县利用中午黄金时段,在县电视台播出渔农业科技知识节目,深受渔农民欢迎。三是送医疗下岛,方便渔农民。针对偏僻海岛老年人多、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普陀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派3名专家定期巡回医疗,桃花镇中心卫生院每月定期到比较偏僻的几个自然村义诊,岱山组织医院与偏僻小岛结对,送医下乡,免费为群众检查身体;四是送戏进村,丰富群众生活。五是送慰问到家,温暖人心。春节前夕,普陀区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捐款,全区广大党员共捐款176.5万余元。在整个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区投入资金1200万元,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2600多人次,发放实物和慰问金共计97万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78个。六是送“年货”到村。为方便群众生活,保护消费者利益,岱山由工商部门牵头,质监、卫生、药监等部门参与,在全县开展了“年货安全送放心”活动。六是在建立完善渔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上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三会一课”、“三推一定”、“三定一强”党员管理教育方式手段,形成抓党员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以“三服务一覆盖”为主线,形成抓基层组织规范化运作的长效机制。以“三融合一推进”为目标,形成抓党建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互为促进的长效机制。围绕“三评议一争创”,进一步完善渔农村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