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状况的调查与思考(5)

2010-06-17 19:54

——相当比例的农民党员生活贫困,不能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我们走访的村贫困党员所占的比例基本上占党员总数的20%左右。这部分党员或年龄老化,丧失劳动能力;或思想僵化,老实本份(多数是文革期间或82年以前入党的党员);或文化偏低,不懂技术;或遭天灾病热,生活压力巨大。由于这部分党员家庭生活困难,发展没有门路,成为组织的扶持对象,在经济发展上落后于普通群众,在政治生活中也无法发挥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丧失了先进性。在明水县永富村调查时,当我们问及党员发挥作用情况时,有的群众说:“联系我的党员还不如我呢,比我还穷呢,让他带着我致富,不让我帮他就不错了。” 由于贫困党员自身利益难以保证,实践代表人民利益根本无从谈起。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约因素不可忽视,乡村党组织战斗力受到严重挑战,完成“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历史任务面临严峻考验

作为党在农村执政的基层组织,其战斗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于自身建设的状况,还受到整个农村发展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剖析一些乡村党组织战斗力降低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调查中围绕影响制约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的问题,我们同200多名基层干部进行了座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正在困扰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来自经营体制上的挑战: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三农”问题突出,农民增收缓慢,集体经济相当脆弱,一些乡村组织“无钱办事”的现象比较普遍,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初始阶段发生了巨大的作用,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其优越性已很难体现。家庭分散经营很难与市场经济对接,集体统一经营在一些地方也已名存实亡。由于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盲目追求高指标、高投入、高速度,搞虚假政绩,加之一些干部以权谋私、贪占挥霍,一些乡村债务累累,集体经济已近崩溃边缘。调查中我们对全市乡村债务状况进行了分析,全市村级负债总额达19.6亿元,平均负债143.6万元,最高的村外债近500万元;乡级负债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调查中基层反映,现在基层干部之所以工作犯难,最大的难题就是债台高筑,集体没钱。由于债台高筑,有的乡村主要领导几乎整天躲着讨债户,什么事也办不了。也有的群众说,这么大的债务听着都吓人,我们都替村里犯愁,还能指望搞什么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说,薄弱甚至崩溃的乡村集体经济,已经动摇了基层党组织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由于不能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一些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在这种状态下,已不是能否加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的问题,而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安全如何保证的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来自领导体制上的挑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乡村体制弊端,造成体制不顺、职能不清,一些党组织领导方法和执政方式很不适应,束缚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乡村党组织的执政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乡村党组织的从政理念、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也必须适新应变。调查中我们感到,受制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一些党组织的领导方法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转变。在履行职能上,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其职能到底是什么,还不十分明确,仍然以行政命令为主,偏重于行使管理职能,不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民主协商、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工作。比如有的乡镇面对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开展工作还存在着“一刀切”、强迫命令、包办代替、工作跑粗的问题。有的村上级不给任务、不提要求就不知道咋干。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中沿用这种行政化的运行体制,导致老办法行不通,新办法又没有,一些基层干部只能束手无策。特别是这种行政化的运行体制造成了乡镇机构设置臃肿。调查中,一些基层干部反映,这些年虽然对乡镇机构进行了改革,但改来改去,该强化的职能并没有强化,该撤销的机构并没有撤掉,“七站八所”换汤不换药,人浮于事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现在大的乡镇有近百人,小的乡镇也有50、60人,真正干工作的也就是三分之一。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状况的调查与思考(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干部述职述廉暨民主测评大会动员讲话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