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动员、组织院部领导及师生主动学习了解迎评知识和相关材料数据; ③ 按期完成学校迎评各工作组、评建办、教务处布置的迎评工作和任务; ④ 对照2016年度院部评估反馈会校外专家意见,举一反三,逐一进行自查并组织
整改;
⑤ 进一步凝练本院部办学定位思路、人才培养目标特色、教学改革亮点、质量保障
体系制度措施等,摸清本院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教学平台、培养方案等基本教学状态、数据、材料,并在院部内组织学习讨论,做到心中有数,以迎接专家访谈;
⑥ 组织对本院部会议室、办公室、实验室、档案室等的教学场所内外进行清理、整
修、美化,专项开展院部办学特色、教学文化、教改成果等专题、专栏宣传,以迎接专家现场考察;
⑦ 完成各类教学档案的清理归档工作,重点做好2016年试卷、毕业设计(论文)
的归档、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接受专家调阅;
⑧ 督促要求教师完备各类教学文档,改进教学内容方法,遵守教学纪律要求,以迎
接专家听课看课;
⑨ 组织做好本学期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活动及期末考试
安排,加强听课、督导、检查,加大教学事故处理力度;
⑩ 组织做好17届毕业季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及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做好学术周及毕
业季面向学生的系列学术活动。 二、迎评重点工作任务
根据前期评建进展情况,尤其是3月22-25日学校开展预评估暨2016年度院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过程中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以下方面是学校当前要完成的迎评重点工作,以及在报告、访谈中要着重回答的问题。
1.学校章程将“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定为办学目标,且在十二五、十三五及第二次党代会中均有相关表述,自评报告中要对这一办学定位目标予以客观地衡量和阐释,并在报告其他部分得到体现,在专家访谈、考察时得到印证。(校领导、评估材料组、发规办、科技处、研究生处、各学院部)
2.“两型两化”人才培养模式尚未覆盖到所有专业(目前在33个专业开设有各类实
验班),学校对此要有后期推广的规划和安排,各学院有关项目和其它专业也要有改革的规划和打算(校领导、评估材料组、教务处、各学院部);“E+”双专业项目的总学分相比两个专业学分之和要少几十个学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如何设定和实现的,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如何保证。(评估材料组、教务处、“E+”相关学院)
3.学校部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及专业课课程考试不及格率偏高,但试卷分析、课程考试总结等未对此进行深入分析,还存在卷面成绩偏低但平时成绩较高,平时成绩给分缺乏依据等问题。该如何理解和贯彻因材施教,科学设定课程教学标准和试卷难度,客观分析不及格率偏高这一现象。(各学院部、教务处、评估材料组、校领导)
4.自评报告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部分篇幅不够,原则上应达到1/3;自评报告的目录及部分章节内容需进一步提升凝练,字数控制在8万字以内;自评报告后期要与数据分析报告在核心数据上相对应,专家进校前学校要根据情况提交数据补充说明。(评估材料组)
5.学校教学楼、实验室、学院等场所卫生状况差,破损严重;见面会、反馈会地点的厕所、走道等地不卫生、不美观,环化中心通风设施不能使用等,要尽快予以专项重点整治。(条件环境组、相关教学单位)
6.部分学院办学定位思路、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缺乏思考、凝练,如何体现与学校定位目标相呼应、相一致;部分学院专业过多,规划不够,传统优势专业的亮点不突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有待进一步总结;少数院部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不够、举措不多、抓得不实。要进一步提高学院部领导班子、分管教学的领导、教学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对学校相关教学文件制度的学习和落实,了解掌握本院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相关学院部联系校领导、各学院部)
7.各学院部要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与管理,专业教研室、课程团队开展教研活动、教学管理工作等要有计划,有记录;要加大教风学风宣传、教学督导检查和教学事故处理力度。(各学院部)
8.学校有关各项教学经费、各院部年度教学投入经费的口径不一致,说法有出入,应统一口径,对各类教学经费项目准确理解,做到心中有数。(财务处、教务处、各学院部)
9.评估宣传氛围不够,学校及二级单位网站建设、教学文化宣传方面要加强。(迎评宣传组、各学院部)
10.迎评接待工作,特别是校内就餐服务要加强,进校考察期间专家分别到学生食堂随机就餐要引起重视。(后勤保障组、接待服务组)
三、迎评工作要求
审核评估事关重大,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全校要上下一心,统一思想,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迎接评估。要将迎评工作与巡视整改工作结合起来,与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各单位、各部门、各党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迎评各项任务。具体要求如下。
1.各迎评工作组(含各院部工作组)要根据职责分工,针对重点任务,结合迎评主要工作进程安排表(见附件1),制定本组迎评工作方案。方案要附明确、具体的各项任务日程推进表,并严格落实。各组方案于4月28日前报综合协调组,联系人:陈云(各组)、徐意祥(各院部)。
2.综合协调组负责汇总各组迎评方案及进程安排表,及时协调、检查、督办。每周总结推进、落实进展,召开组内或联组碰头会,并适时向领导小组成员、迎评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部门汇报或通报。
3.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要认真准备接待专家的考察走访工作。在评估期间,确定迎评责任人、联络人各1名,并于5月30日前报接待服务组。联系人:周耀胜。
4. 在评估期间,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要认真准备接待专家的考察走访工作。各工作组负责人及成员,各单位评估责任人、联络人要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
5.评估专家考察结束后,学校将对迎评工作进行总结,对迎评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严格落实完成迎评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视情况进行问责。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