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教案

2018-09-20 18:39

兰州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核医学 授课对象:医疗、预防本科 章节名称 授课人姓名 总论(绪论、核物理基础及仪器) 陈雪红 职称 教授 主任医师 对应时数 职 务 3学时 教研室主任 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核医学的定义、临床核医学和实验核医学的范围和内容,了解国际核医学的发展历程和我国核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 掌握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放射性核素、稳定核素、核衰变规律与半衰期、放射性活度等概念。掌握带电粒子、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了解原子和原子结构。 3.了解不同类型的核医学仪器基本原理、结构及质量控制 重点、难点分析及怎样讲解能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具体方案: 重点:1:重点:核医学在医学学科定位,核医学分类,核医学仪器类型及功能 2:难点:核物理基本概念 方案:1:授课形式:大课讲授 2:采用多媒体, 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 主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图片。 讲课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绪 论(1学时) 一、核医学定义 二、核医学的学科内容 1.实验核医学 2.临床核医学 三、核医学发展历程: 核医学的发展与诺贝尔奖 四、我国核医学现状与进展 1.显像仪器的发展 2.分子核医学(molecular nuclear medicine)的形成, 3.治疗核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核医学物理基础(1学时) 一、 原子和原子结构 二、同位素、同质异能素、核素 三、放射性核衰变 1.核衰变的方式 α衰变 βˉ衰变 正电子衰变 电子俘获衰变 γ衰变 2.核衰变规律 衰变规律(decay laws)与半衰期: 放射性活度 比活度 放射性浓度 核医学仪器(1学时) 一、脏器显像仪器 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 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 3、多探头符合电路探测系统 4、图像融合技术 二、功能测定仪器 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心功能测定仪、肾脏功能测定仪、多功能仪。 三、放射性计数测量仪器 测量仪:闪烁计数器、医用质谱仪、免疫计数器等。 活度计 辐射防护及剂量监测仪器 场所剂量监测仪、个人剂量监测仪、表面污染监测仪 参考书目、出版社及章节、思考题: 李少林主编 《核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思考题:核医学的定义及学科分类 何为半衰期?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及有效半衰期有何区别? 试述核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章节名称 授课人姓名 电离生物效应及放射卫生防护 陈雪红 职称 教授 主任医师 对应时数 职 务 1学时 教研室主任 目的和要求: 1. 了解电离辐射对机体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分类 2. 掌握放射卫生防护的三大原则和内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3. 熟悉放射卫生防护的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 重点、难点分析及怎样讲解能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具体方案: 重点:1:重点:放射卫生防护的三大原则和内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2:难点:辐射生物效应、辐射损伤的化学基础 方案:1:授课形式:大课讲授 2:采用多媒体 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 主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例及图片。 讲课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一、天然本底辐射(0.5学时) 1、宇宙射线 2、地球辐射 3、本底当量时间 二、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1学时) 1、辐射生物效应 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 2、辐射损伤的化学基础 3、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 4、辐射对机体组织的损伤 组织的辐射敏感性 组织的辐射损伤 辐射致细胞凋亡 三、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1学时) 1、辐射防护的目的 2、辐射防护的原则 实践的正当化 放射防护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 3、外照射防护措施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4、内照射防护 放射性核素分组和对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类 围封 保洁和去污 个人防护 通过严格的环境监测来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 放射性废物处理 四、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0.5学时) 1、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其它临床检查项目比较 2、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天然本底辐射比较 3、核医学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比较 参考书目、出版社及章节、思考题: 《核医学》李少林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核医学》(供8年制及7年制等临床医学专业用) 张永学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思考题:何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 外照射防护措施原则。 放射性废物处理的原则。

章节名称 授课人姓名 放射性示踪技术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陈雪红 职称 教授 主任医师 对应时数 职 务 1学时 教研室主任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与方法学特点,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基本类型:体内示踪实验和体外示踪实验。 2.掌握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定义及方法学原理,显像的类型与特点: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 ,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阳性显像和阴性显像,介入显像。 3.掌握图像分析要点。 4.明确核医学影像的特点。了解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显像条件的选择及图像的质量评价 重点、难点分析及怎样讲解能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具体方案: 重点:1:重点: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与方法学特点,核医学显像原理,类型及特点 2:难点:核医学图像分析 方案:1:授课形式:大课讲授 2:采用多媒体 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 主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图片。 讲课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放射性核素失踪技术(1学时) 一、 示踪技术的基本概念 二、 示踪技术基本原理 1.同一性 2.可测性 三、 示踪技术基本类型 1.体内示踪实验 2.体外示踪实验 四、示踪技术方法学特点 优点: 1.灵敏度高 2.方法简便、准确性好、干扰因素少 3.合乎生理条件 4.定性、定量与定位研究相结合 缺点与局限性: 1、 需要专用的实验条件 2、 需要具有一定专业训练的技术人员 3、 有时需要必要的防护。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2学时) 一、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 二、放射性核素显像特点 三、显像机理 1.合成代谢 2.细胞吞噬 3.循环通路 4.选择性浓聚 5.选择性排泄 6.通透弥散 7.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8.特异性结合 四、显像类型与特点 1.静态显像 2.动态显像 3.局部显像 4.全身显像 5.平面显像 6.断层显像 7.早期显像 8.延迟显像 9.阳性显像 10.阴性显像 11.介入显像 五、图像分析要点 1.静态图像分析要点 2.动态图像分析要点 3.断层图像分析要点 4.结合临床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六、核医学影像特点: 优点: 1.可同时提供脏器或组织的功能和结构变化。 2.可用于定量分析。 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4.安全、无创。 缺点:对组织结构的分辨率不及其他影像学方法。 八、思考题 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2.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试述核医学显像的类型和特点? 参考书目、出版社及章节、思考题: 《核医学》李少林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核医学》(供8年制及7年制等临床医学专业用) 张永学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思考题:核医学显像机理有哪些? 什么是动态显像?试述其图像分析要点。 核医学显像的特点有哪些?显像原理与其它影像学有何区别?

兰州大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答案]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知识产权法》作业考核试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