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分析(2)

2021-09-24 14:29

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分析

五声调式的三音组的旋法规律,使整部作品表现出纯正的汉族风格。80年代以后的创作中,作曲家对调式的运用更加灵活自由。如在杜鸣心的《春之采》第二乐章中,主题是用两种调式组成的旋律,前半句是在bB商调式上,后半句是在bE商调式上,这两种商调式之间只相差一个音,作者在此并不强调这种调式的差别,使旋律的调式呈现为由bE、F、bA、bB四音组的四声调式。作者正是利用四声调式的双重调性,创作出具有两种商调式色彩的旋律,使人感到相同中呈现出不同,不同中呈现出相同的梦幻色彩。

3.3多声思维

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对于多声思维的民族化追求主要表现在和声方面。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声语言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

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大部分作品的和声仍然是建立在传统功能和声基础上的。所谓和声的功能性是指在传统大小调体系中以三度音程为结构的和弦及它们在调式中的相互关系。因此,削弱和声的功能性就必须从和弦结构和和弦进行这两方面入手。

改变和弦的音程结构是我国音乐创作中重要的和声方法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中和声创新的方法之一。主要表现在以四、五度音程叠置的和弦,以二度音程叠置的和弦及以四度加二度或五度加二度相叠的各类附加音和弦等。而在中国音乐创作发展中,运用四、五度音程结构的和弦最开始的目的是避免传统和弦结构中的“三度间音”,削弱和声的功能性,从而使和声适应五声调式弱功能性的特点,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更好地体现我们的民族风格。在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中,这种和声创新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在赵晓生的《希望之神》的第47小节中,就运用了平行的四度叠置和弦。在杜鸣心的《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中,音乐的主要风格是以四、五度音程跳进为特点的,作者在和声上也吸收了这个特点,如在结尾处的钢琴部分就用了以四、五度音程构成的和弦。

3.4曲式结构

中国钢琴音乐的曲式结构,基本上仍沿袭欧洲传统的多乐章或单乐章协奏曲的结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曲家通过他们的创作实践在对这些基本结构原则

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分析

的运用上,或多或少地渗入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例如:《黄河》钢琴协奏曲是根据冼星海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的,改编者将原来的七段乐曲综合为四乐章的套曲结构,即:以“黄河船夫曲”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第一乐章“前奏曲”;以:“黄河颂”的主要内容稍加改动构成了第二乐章“黄河颂”;以“黄水谣”和“黄河怨”二曲的主要内容有机地综合成第三乐章“黄河愤”;最后以“保卫黄河”原曲为基础发展成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但是,作者没有按照奏鸣套曲的结构原则来组织音乐,而是基本按照原声音乐作品的体例来组织音乐,而且,全曲没有明确的华彩段,作者只是将华彩的因素散布在各乐章之中。

在中国钢音乐作品中,作为奏鸣套曲结构的协奏曲作品在结构上也有差别,从而体现出作曲家对于结构的独特见解。例如黄伦的《G小调钢琴协奏曲》也是三个乐章,但就整体来讲,它的框架比《春之采》和《山林》都要庞大。其中第一、第三乐章均为奏鸣曲,第二乐章为三部曲式。华彩段除了第一乐章出现以外,第二乐章的中部结尾处又出现了另一段华彩乐段。

总之,从创作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大多朝着以服从内容需要为方向,逐渐走向自由化。

四、对今后的发展的想法及考虑

我认为发展钢琴创作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有曲子弹、有曲子听。钢琴音乐是多声音乐,钢琴创作本身包含着音乐创作手法、技巧的多层综合体现。因此,要为今后整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发展提供有用的经验。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

4.1要让中国的人民知道钢琴是怎么回事。

第一,首要的是要让群众听得懂,在音调、题材和手法等方面把他们熟悉的歌曲改编在钢琴上。

第二,要选择真正站得住的、经过群众考验的优秀作品。

第三,所选择的曲子还要适合发挥钢琴家的演奏特点,有些歌曲虽然好听,但在钢琴上不容易弹出来。改编曲是普及中国钢琴作品的一条必经之路,只有这样钢琴音乐才能使中国的老百姓接受,并以此作为起点,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的钢

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分析

琴创作。

4.2要有明确的创作思想,要把自己的创作跟时代的进步、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音乐作品应该是作曲家对现实生活情感的体验。这就需要作曲家面向社会,关心人民的生活,并从中获得创作的思想源泉。

4.3,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音乐文化传统,在创作中应吸收民族音乐的优秀经验,深入挖掘民族音乐的宝库。

4.4要大胆创新,这种创新并不是简单地将外国的或中国的、古代的或现代的、民间的或专业的等等创作因素集合在一起,而是要通过艺术创作实践,将这些不同因素在不断碰撞中逐步进行融合,通过创作者复杂而艰辛的精神劳动,才能产生具有创作者个性的、并富有新意的音乐成果。

4.5要把创作实践与表演实践联系起来。长期以来,在这方面我们注意得不够,特别是在器乐创作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除了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之外,大部分作品人们都很少听,甚至没有听过。对于创作者来说,他没有乐队配置、钢琴独奏技艺和两者协奏关系等许多方面的信息反馈,也不能使作品上充实自己。对于表演者来说,创作者的经验不足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实用性,也就影响了表演者演奏技艺的发挥和提高。因此,对于创作与表演的关系,需要创作者与表演者共同加以重视和努力。

从总体来讲,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发展过程体现着中、西音乐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并随着历史的前进,这种交融正在不断深化。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创作真正具有既是民族性又是世界性的发展。

[abstract] looking from China near modern music history's developing process, any nationality's cultural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time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ut develops unceasingly, gradually enhances child's music foundation, specially wants to become truly enters music art the palace to create the condition from now on. In studies in piano's upsurge, causes our country's modern music to be getting more and more richly

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Excel-2003函数指导应用完全手册簿例范本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