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外观缺陷处理方案(2012-08-14)(2)

2021-09-24 14:43

(1)原因分析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或者竖向结构干硬性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3)薄壁结构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模板、木方等杂物,混凝土被搁住。

(2)预防措施

1)漏振是孔洞形成的重要原因,只要振捣到位,引起孔洞缺陷的其他因素就能减弱或消除。

2)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有条件时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并认真分层振捣密实。

3)剪力墙应分层连续浇筑,每层厚度300~500mm,层高大于3.0m的柱子应侧面加开浇灌门,以保证振捣到位。

4)薄壁结构更要注意清理卡在钢筋中的杂物,浇筑振捣成型后 ,可在模板

外侧敲击检查是否存在孔洞。

(3)修补措施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冲刷,湿润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2.4 夹渣

混凝土内部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称之为夹渣。杂物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材料中的杂物,另一个是施工现场遗留下来的杂物。面积较大的夹渣相当于削弱钢筋保护层厚度,深度较深的夹渣与孔洞无异。施工缝部位(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更易出现夹渣。

(1)原因分析

1)砂、石等原材料中局部含有较多的泥团泥块、砖头、塑料、木块、树根、棉纱、小动物尸体等杂物,并未及时清除。

2)模板安装完毕后,现场遗留大量的垃圾杂物如锯末、木屑、小木方木块等,工人用水冲洗时不仔细,大量的垃圾杂物聚积在梁底、柱头、柱跟、梯板脚及变截面等部位,最后未及时清理。

3)现场工人掉落工具、火机、烟盒、水杯和矿泉水瓶等杂物及丢弃的小模板等卡在钢筋中未作处理。

(2)预防措施

1)混凝土泵机的受料斗上有一个钢栅栏网格,砼料较干及卸料过快时混凝土溢出泵机而洒落在地上 ,有的工人图方便而将此钢栅栏网格取下,致使混凝土中的杂物直接泵送到结构中,此种行为应严厉禁止。

2)商品混凝土站和现场搅拌工地应加强砂、石等原材料的收货管理,发现砂、石中杂物过多应坚决退货。平时遇到砂石中带有杂物应及时拣除。

3)模板安装完毕后,派专人将较大块的杂物拣出,对小而轻的杂物可使用大功率的吸尘器吸尘,用水冲洗时注意将汇集起来杂物一一清理干净。

(3)修补措施

1)如果夹渣是面积较大而深度较浅,可将夹渣部位表面全部凿除,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1:2.5水泥砂浆。

2)如果夹渣部位较深,超过构件截面尺寸的三分之一时,应先做必要的支撑,分担各种荷载,将该部位夹渣全部凿除,安装好模板,用钢丝刷刷洗或压力水冲刷,湿润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2.5 疏松

前述的蜂窝麻面、孔洞、夹渣等质量缺陷都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疏松现象,而单独存在的疏松现象,砼外观颜色、光泽度、粘结性能甚至凝结时间等均与正常混凝土差异明显,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密实,强度很低,危害性极大。

(1)原因分析

1)混凝土漏振。

2)水泥强度很低而又计量不准,或商品混凝土站因设备故障造成矿物掺合料掺量达到65%以上,此时混凝土砂浆粘结性能极差,强度很低。

3)严寒天气,新浇混凝土未做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早期冻害,出现松散,强度极低。

4)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泵送混凝土浇筑时,不预拌润泵砂浆,现场工人图省事,直接向泵机料斗内铲两斗车砂子和一包水泥,加水后未充分搅拌就开启泵机。或在浇筑面上未将润泵砂浆分散铲开而堆积在一处,拆模后构件表面起皮掉落,内部疏松。

(2)预防措施

1)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振捣,避免漏振。

2)使用优质水泥,严格砂石等原材料进场验收,经常检查计量设备,严格控制水灰比,商品混凝土站防止将矿物掺合料注入水泥储罐内。

3)防止严寒天气混凝土早期冻害,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4)严格润泵砂浆配合比,润泵砂浆应用模板接住,然后铲向各个柱头或柱根。

(3)修补措施

1)因胶凝材料和冻害原因而引起的大面积混凝土疏松,强度较大幅度降低,必须完全撤除,重新建造。

2)与蜂窝、孔洞等缺陷同时存在的疏松现象,按其修补措施。

3)局部混凝土疏松,可采用水泥净降或环氧树脂及其它混凝土补强固化剂进行压力注浆,实行补强加固。

2.2.6 裂缝

混凝土出现表面裂缝或贯通性裂缝,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实际中所有混凝土结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裂缝,混凝土原生的微细裂纹有时是允许存在的,对结构和使用影响不大。但是必须防治产生宽度大于0.5mm的表面裂缝和大

于0.3mm贯通性裂缝(一般环境下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以下说明工程结构中常见的各种类型的裂缝的处理方式。

(1)原因分析

1)早期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终凝前后由于早期养护不当,水分大量蒸发而产生的表面裂缝,裂缝上宽下窄,纵横交错,一般短而弯曲。

2)干缩裂缝:混凝土由于阳光高温暴晒又缺少水养护,发生干燥而在1~7天内出现的裂缝,板面板底干缩裂缝长而稍直,十字形交叉或机根裂缝放射状交叉。梁侧干缩裂缝间距1~1.5m平行出现,裂缝中部宽而深,两头细而浅,此时一般梁底部并无裂缝出现。

3)温度裂缝:一般是大体积混凝土快速降温而在侧面出现的长而直、宽而深的裂缝。

4)自收缩裂缝: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后,体积有一定量的减小,处理不好(如未留置适当的施工缝、后浇带等)会产生如龟背样的细小弯曲的裂缝。

5)应力裂缝:由于设计上应力过于集中或钢筋(温度筋、分布筋)分布不合理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裂缝深而宽,可出现贯通性。

6)载荷裂缝:混凝土未产生足够强度即拆除底模,或新浇筑楼面承受过大的集中载荷,如钢管、模板、钢筋的集中堆放,使混凝土受到冲击、震动、扰动等破坏而产生的裂缝。裂缝深而宽,从受破坏部位向外延伸。

7)沉缩裂缝:地基(模板)下沉或垂直距离较大的部位与水平结构之间因为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8)冷缝裂缝:大面积混凝土分区分片浇筑(未设施工缝)时,接茬部位老混凝土已凝结硬化,出现冷缝,极易产生裂缝。

混凝土结构外观缺陷处理方案(2012-08-14)(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1年司法考试必考点民事诉讼的证据【必背】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