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将一小块焦炭和x g O2同时放入装有压力表的密闭容器中,压强为P0。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压强为P1,且P0<P1<2P0。则加入焦炭的质量m为? D
3xP03xP13x3xA? m≤g B? m≥g C? m>g D? m=g
8P08P148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C+CO2=2CO得
3x3xg,由化学方程式2C+O2=2CO得g,
48实际上介于二者之间,即可加入P0<P1<2P0关系得出正确答案应选D。
11.在150℃下,将a mol H2O?气?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一装有16 g Na2O2固体的硬质玻璃管后,得到b mol混合气,玻璃管内固体增重4?6 g,则所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可能是 ? B ?
A? 12?6 g / mol B? 25?2 g / mol C? 45?4 g / mol D? 17?5 g / mol 解解析:所得混合气体可能是O2、H2O?气?和CO2,故平均摩尔质量应介于18到44之间。 12.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若已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4?25,则可推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C ? A? 34 B? 8?5 C? 16 D? 17 解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8?5,假设1 mol A全部反应生成2 mol B和C,最低量为8?5,则1 mol A为17 g?最高量?,答案应介于8?5到17之间。 13.Mg、Al、Fe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2?80 L H2?标准状况?,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可能是 ? BC ? A? 0?120 mol B? 0?150 mol C? 0?0800 mol D? 0?100 mol 解析:假设全是Mg、Fe,要产生0?125 mol H2?标准状况?,需0?125 mol;若全是Al,要产生0?125 mol H2?标准状况?,需0?0833 mol。对于混合物,应介于0?0833—0?125。 14.用足量的CO还原14 g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25 g,这种混合物不可能是 A ... A. FeO、Fe3O4 B. FeO、Fe2O3
C. Fe2O3、Fe3O4 D. FeO、Fe2O3、Fe3O4 解析:(1)
CO
CaCO3
0.25 0.25 M? FexO ?=
14g=56 g / mol,
0.25mol高考化学资料(三)
(2) Fe2O3 (式量为53.3) Fe3O4 (式量为58)
(3) A中,FexO式量> 58,B中,53.3—72,C中,53.3—58,D中,53.3—72,故只有A不可能。 15.将1 mol CO和1 mol H2O?g?充入某固定容积的反应器中,在某条件下达到平衡: CO(g)+H2O(g)
CO2(g)+H2(g),此时有2CO转化为CO2。在相同条件下,若将1 mol
3CO2、1mol H2和1 mol H2O(g)充入同一反应器中,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为 B A. 22.2% B. 27.5% C. 33.3% D. 36.8% 解一:极限法。若增加1 mol H2O?g?后,1 mol CO全部转化为CO2,此时CO2的体积分数为33.3%;若增加1 mol H2O?g?后不发生平衡移动,CO2仍为2 mol,则2×1=22.2%。
333实际上,CO2的体积分数应在22.2% ~33.3% 之间,故应选B。 解二:若只增加1 mol H2O?g?,同时增加1 mol CO,则相当于加压,平衡不移动,此时CO2的体积分数为33.3%;实际未增加CO,所以,相当于平衡左移,CO2的体积分数要减少,故应小于33.3%。 讨论选项D。设CO的反应量为x, CO(g)+H2O(g)CO2(g)+H2(g) 1 2 0 0 x x x x
x=0?368,x=1?104 mol,此大于1 mol,显然错误。 3 16.含n g HNO3的稀溶液,恰好使5.6 g铁粉完全溶解,若有 g HNO3被还原为NO(无其它还原产物),则n值不可能是 ( A ) ...
A. 12.6 B. 16.8 C. 18.9 D. 25.2 解析:(1) Fe + 4HNO3 = Fe(NO3)2 + NO↑ + 2H2O 0.1 0.4
0.4 mol×63 g / mol = 25.2 g,D符合。
(2) 3Fe + 8HNO3 = 3Fe(NO3)2 + 2NO↑ + 4H2O
有
0.1 0.1×
0.1× mol×63 g / mol = 16.8 g,B符合。
18.9介于16.8与25.2之间,发生以上两反应,故C也符合。因此,本题应选A。 以下几题供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SO2、SO3、O2中的两种或三种,则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是 ? D ? A? 25% B? 40% C? 50% D? 70% 2.在标准状况下,将充满NO、NO2、O2三种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槽里,充分反应后
高考化学资料(三)
水充满试管,气体完全溶解无剩余。设其产物不扩散,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数值大小的范围是 B
111 A. 0<c≤ B. <c<
22.439.228
C.
1111≤c< D. <c< 39.222.42822.41. 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时重116 g,充满CO2重122 g,充满某气体时重114 g,则某体不可能为 D ... A. N2 B. C2H4 C. CO D. Cl2
4.在标准状况下,有一体积为V L的烧瓶中收集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假定烧瓶内的液体不扩散),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终为多少?
答案:
11<c< 2822.42.
高考化学资料(三)
利用趋强性原理解题 ?高低求中计算之三?
有两种纯净物的量,一种为高量A2,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为P2%,另一种为低量A1,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以下简称为“丰度”)为P1%,由两种纯净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的量,叫混合量或中量为A,那末可得趋强性原理:
中量的数值应在高量和低量之间,且趋近于所占丰度大的一个纯量。丰度趋大,则越趋近。
若?2>?1,则有A2>A>
。
利用趋强性原理可巧解一些化学问题。 例1:标准状况下,在臭氧发生器中装入100 mL O2,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最后又恢复到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95 mL,则最终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标准状况)是 ( B ) A. 1.3 g / L B. 1.5 g / L C. 1.7 g / L D. 1.9 g / L 解析:氧气的密度1.429 g / L,臭氧的密度是2.143 g / L,中间值为1.786。由于氧气转化为臭氧较少,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应趋近于氧气的密度,在1.429和1.786之间,故应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