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我国对外贸易必须坚持的原则:以智取胜,市场多元化 28.如何应对倾销反倾销和各种壁垒:
①要有规则意识,要有利用世贸组织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②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科技含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③实行以质取胜的市场多元化战略
④发展绿色产业,生产绿色产品以应对绿色壁垒 ⑤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29.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③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④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⑤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看不见的手”
①市场经济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②市场调节的实现(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及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实现的。 ③市场调节的优点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能够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④市场调节的不足与弊端
不足: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也不能调节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物品的生产和流通。
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3)市场秩序
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①市场规则 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含义: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优点: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有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有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内在要求: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
(1)必要性:是促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于发展的内在要求。(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总体小康 标志: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 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全面建成小康时会的新要求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科学发展观
①第一要义: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内涵 ②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要求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③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①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②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金全球化 ③载体:跨国公司
含义: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作用: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机遇)
它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
间。
②消极影响(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格局严重。
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对策)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2、国际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
①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 ②地位: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③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④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①时间:2001年12月11日
②地位: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③意义: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