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本) 士族地主的腐朽,庶族地主的壮大 庶族地主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评价:明清之前(积极作用为主);
积极:打击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诗歌的繁荣 消极: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明清以后
八股取士,是维护专制主义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缺乏创新精神, 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衰落——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
原因:A.安史之乱(直接原因)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755-763),
B.节度使(唐在地方设的最高行政长官)权力膨胀,地方财政不再上缴中央,
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经常发动叛乱。
危害: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使唐日趋衰落。
第 9 页 共 9 页
经济 农业:
均田制,租(庸)调制
内容:隋沿用孝文帝的均田制,变足调为租庸调。庸:纳绢代役;唐朝庸没有年龄限制。 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 纺织:缂丝
陶瓷:A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也称“邢白越青”
邢窑(河北)白瓷,越窑(浙江绍兴):青瓷
B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成产部门
C唐三彩:黄、红、绿;造型多为马、骆驼
手工业经营:官营手工业出现雇募制;私营手工业发展,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业:
发展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政治上的统一;
③唐时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官商分利,海外贸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发展表现:①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长安、洛阳、扬州
②外商多,阿拉伯、波斯商人到中国,往来频繁; ③对外贸易发达,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 *海上陶瓷之路出现的原因:
a唐朝经济繁荣;b陶瓷业发展;c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e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海外贸易;f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g唐朝对外交往密切。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特点:广泛的对外交往,与各国交流;
同亚洲国家交往最密切,重点在朝鲜、日本、东南亚;
唐政府兼收并蓄,吸收外国先进事物,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形势:人员往来:遣唐使、留学生、商人;
宗教往来:伊斯兰教在唐时传入中国(元更广泛),
拜火教(波斯) 佛教:玄奘取经
原因:唐朝政治强盛,经济文化先进,吸引各国学习、贸易;
对外交通发达:陆上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西到西域,向东到日本;
海上交通以广州(至东南亚)、扬州登州(至日本)为中心。
疆域辽阔,民族关系融洽
对外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政府政策。
影响:对亚洲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促使唐经济、文化进一步繁荣。
④货币上,废五铢钱,通行开元通宝 ⑤城市的繁荣:城市
特点:城市中贸易场所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第 10 页 共 10 页
③有利于社会关系趋于平等。
汽轮使用的意义: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扩展:地域:英——法美(①汽船②机器零件标准化生产) 领域:棉纺织——冶铁采矿——交通运输 突出表现在棉纺织、交通运输方面
影响:①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化大生产的飞跃; ②产生现代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 ③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⑤城市化进程加快;
⑥推动了列强进一步殖民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扩张第二阶段—市场原料) 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得到发展和完善 英:议会改革:时间:1832年
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结果: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意义:①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民主得到发展和完善。 法:政体变迁和共和制的最终确立(1875) 德: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确立
前提:1871年德意志统一
背景:政治上的分裂阻碍经济发展(根本) 资产阶级要求强有力的政权进行对外扩张。 时间:1864——1870
方式:王朝战争——1864 普奥—丹麦 普奥 普法 人物:俾斯麦
影响: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问题;结束封建割据,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
确立:1871年宪法 内容:(与英国比较)
①德皇有实权:任命帝国首相国会议员;召集解散联邦国会帝国国
会;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实施;有军权,军官由皇帝任命。
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无实权。
②德国首相:由皇帝任命,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
会负责。
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由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
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③德国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刑事立法权;联邦议会由
各帮代表组成,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但不能组成代议制政府,不能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监督权,唯一对政府起压力作用的就是批准预算。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第 46 页 共 46 页
特点: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浓厚。
美:南北战争
时间:1861——1865
原因:州权主义根深蒂固;南方蓄奴州发动叛乱。 任务:巩固联邦统一。 结果:北方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