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2.3.4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4)

2018-09-12 23:01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解析 变异(基因突变)在前,(黑暗是环境)选择在后。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密度不是生态因素而是种群的特征。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K值)制约的主因素是水中的溶解氧。间接使用价值是生物的生态功能,科研价值是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 C

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析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因此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D正确。 答案 D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综合进化论的理解。人工培育的新物种仍然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与变异方向无关,B项错误。冬季来临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因为相关酶因温度降低活性降低而使可溶性糖不能转化成其他物质导致,而非为防冻害而产生的变异,C项错误。受农药处理后种群的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与不抗药的个体相比,有更多机会通过繁殖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项正确。 答案 D

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C项,因细胞液浓度的增加,植物的抗性增加,与题干中的信息相符合,因此干扰性极强。含糖量增高可防止冻害,但含糖量增多是因酶活性所致不是因为防冻害而导致,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做类似题目时,注意分析选项中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再进行判定对错。

4.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是神创的 B.物种是不变的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答案 C

,基因频率及其计算

5.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体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解析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的食物来源一般不唯一,所以当一种物种灭绝时,并不一定导致另外一种物种灭绝;甲、乙两物种为捕食关系,这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基因突变受到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共同影响,而捕食关系不可能引起另一物种发生基因突变,捕食关系可对性状起到选择作用;甲、乙两物种数量长期保持稳定,不能说明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 B

6.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进化实质的把握和理解。等位基因A、a的频率可以相等;基因频率的变化与自身的遗传变异也有关;频率高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在持续选择条件下,可淘汰掉某种基因。 答案 B

7.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

A.1∶1 B.1∶2 C.2∶1 D.3∶1

1221441

解析 在该群体中AA=,Aa=,则配子A=,a=,则子代中AA=,Aa=,aa=(死

3333999亡)。则子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1∶1。

答案 A

8.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R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R

(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则RR基因型频率为95%,R基因的频率为=R+r4+2×95

=97%。 200

(3)1967年中期停用了杀虫剂,在不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SS。

答案 (1)基因突变 (2)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 低 (4)SS 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考向借鉴——他山之石

9.)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2.3.4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高考语文必备资料和词语积累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