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区域地理定位讲义和习题(含答案)(3)

2018-09-12 23:03

21.图中M地是该国著名的乳畜带,该地发展乳畜业的最主要自然区位优势是 A.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C.人口稠密,市场广大

B.气候温凉,水草丰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014·安徽联考)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在这个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判断22~24题。 2-雅鲁藏布江拐弯处 3-中蒙交接 4- 北疆

22.读上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 A.①图中 C.③图中

B.②图中 D.④图中

23.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 A.春季 C.秋季

B.夏季 D.冬季

24.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 A.朝鲜 C.俄罗斯

B.韩国 D.蒙古

(2014·长沙模拟)面积近240平方千米,由火山喷发、湖盆相对下陷而形成的达里诺尔湖,位于我国某省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下图是该湖及周边的水系图,据此回答25~26题。

14

25.以下描述完全符合该湖泊所处的地理环境的是( )

A.处于辽宁省的北部,丘陵地形,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是淡水湖 B.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高原地形,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是咸水湖 C.位于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和大理岩,是淡水湖 D.位于河北省,太行山麓,地表多盐碱低洼地,是华北平原面积较大的淡水湖 26.与湖泊中心经线(116°30′)大致吻合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通过我国的( ) A.粤、赣、皖、豫、鲁、京等省市 B.晋、豫、鄂、湘、黔、桂等省区 C.粤、湘、赣、皖、豫、津等省市 D.沪、苏、鲁、冀、豫、京等省市

(2014·金华模拟)读下列我国沿四条经纬线所绘的地形剖面图,回答26~27题。

27.线1与线4交点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 ) A.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D.内蒙古高原

28.关于线2与线3交点处所在的地形区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山高谷深 C.石漠化比较严重

B.红壤广布

D.近看是山,远看成川

(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9为我国部分省区分布图。,依据图表回答29—31题。

15

下表为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城镇人口占总人省(区) 口比重(%) ① ② ③ ④ 34.3 53.5 51.9 31.1 顷) 532.5 1539.1 542.4 361.0 立方米) 1865.8 727.9 404.4 184.6 ( )

(亿立方米) 15.8 15.0 0.4 2.0 耕地面积(万公水资源总量(亿木材总蓄积量29.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乙省(区)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 C.丙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丁省(区)以灌溉农业和牧业为主 30.表中序号与图中甲、乙、丙、丁各省(区)排序一致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31.下列关于各省情况的对比,正确的是

D.③、④、①、②

( )

( )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2014届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材料一:2010年12月15日,西藏墨脱公路关键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顺利贯通。墨脱人民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材料二:墨脱局部地区图(图4)

16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32~34题。

32.墨脱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300mm以上。该地降水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生物因素

33.关于墨脱县城分布位置及最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B.分布在河流沿岸,靠近河流,河运发达 C.分布在河谷地区,地势开阔,热量条件好 D.分布在河谷地区,地势较低,利于农业发展

34.关于墨脱公路的修建对当地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墨脱公路的修建,对墨脱发展旅游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B.墨脱公路的修建,有利于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C.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公路的建成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D.墨脱公路的修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4届河南省洛阳、安阳两市高三统一考试)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图2)”,回答35~37题。

17

35.图中甲、乙两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山地,乙为河谷 B.甲、乙两地均为河谷 C.甲、乙两地均为山地

D.甲为河谷,乙为山地 36.甲、乙两处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 A.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 C.褶皱隆起

D.风力堆积

37.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读右图,完成38-39题。

38.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 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 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39.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 径流年际变化小 B. 补给以降水为主 C. 水量向下游增大 D. 夏季流量小 二、综合题

18

)

)

)

40.(2014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图11为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甲图 乙图

图11

(1)简述A、B两区域发展农业共同的自然区位优势条件。(3分)

埃及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棉田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地区,埃及96%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

(2)说明尼罗河谷地发展长绒棉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3分)

高考地理专题:区域地理定位讲义和习题(含答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0 年高考数学重点复习知识点(含练习题)---------南通四星级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