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完全整理(精品全套,word版,60页)(2)

2018-09-12 23:04

#意义

轻重 重点 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范围 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色彩

感情 色彩 语体 色彩 #用法

搭配 对象 语法 功能

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第三章 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一、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1. 内涵丰富的词语体现文章的思想和情感。 2. 联接性词语对文章内容和要点有提示作用。 3. 指代性词语能确定相关内容的位置和范围。

在文章构思上的作用 1. 作为文章的线索 2. 作为文章的文眼 在艺术效果上的作用 1. 提示写作手法 2. 记叙性文字中的动词、形容词,强调文章的生动性 3. 议论性、说明性文字中的副词、介词和关联词强调文章的逻辑性

二、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开头

————————————————————————————————————— 内容方面:

(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

结构方面:

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

—————————————————————————————————————

#中间

————————————————————————————————————— 内容方面:

(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

结构方面:

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

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

—————————————————————————————————————

#末尾

—————————————————————————————————————

内容方面:

(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 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

结构方面:

照应题目

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 给读者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

三、 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首段 中间 尾段

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下文;或为事件做铺垫;或点题;或交代故事的起因或原由 内容上起转换或进一层的作用;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照应前文,点题,卒章显志,概括全文,深化主旨,引发思考 第四章 分析作品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一、 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直接显示中心表达情感

主要作用 1. 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突出鲜明 2. 总领全文 3. 总起下文 4. 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

答题范式 概括开头内容,指出全文中心,分析开头好处

二、 卒章显志 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 主要作用 1.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 2.总结全文,使结构更完整 3.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 答题范式

三、 过渡 层次段落间承上启下的句子 主要作用 1.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 2.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3.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 答题范式 说明承上启下内容,分析作用好处 概括结尾内容,指出全文中心,分析结尾好处

四、 照应文题 文章题目与正文相照应 主要作用 1.紧扣中心写作,行文紧凑集中 2.反复点扣题目,强调中心 答题范式 找出点扣题目的句子,分析反复点题的作用和好处

五、 首尾呼应 文章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主要作用 1.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2.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答题范式 1. 找出首尾呼应文句 2. 交代呼应内容 3. 分析作用以及好处

六、 前后呼应 上下文间内容的呼应 主要作用 1.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 2.构思精巧,行文严密 答题范式

七、 起承转合 文章基本结构方式,开头展开转折结尾 主要作用 1.结构完整清晰连贯 2.结构圆合严密 答题范式

概括段落大意,说明段间关系,分析结构特征 找出伏笔、应笔,分析作用好处 第五章 概括题

一、概括段落大意

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段落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重要的是多读多练增强语感,并辅之于行之有效的方法,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抓“段眼”。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大意的一句话。段眼作为一段的中心句,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对于此类段落,或直接用中心句,或对中心句稍加整理即可。就结构而言,中心句一般用在段首,个别的用在段中,少数的到段尾才抖搂。

Eg. 《苏州园林》的第8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只要抓住首句这个中心句就可以了。

2.抓占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紧紧围绕这些来写的,抓住他们,概括段落内容就较容易了。

Eg. “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的肌肉产生一种细腻的光泽。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完全整理(精品全套,word版,60页)(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浙江通用技术学考、高考知识点复习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