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高三语文作文素材:社会热点时评文精选
重庆大学“理发哥”创业天地远超寝室
重庆大学2011级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学生詹鑫便自学手艺,在寝室开了一家“理发店”,子弹头、菠萝头、贝克汉姆的莫西干头都不在话下,深受同学们欢迎。更有外校“粉丝”慕名而来,最忙的时候他一上午要给9位同学理发。(3月22日《重庆商报》) 学的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课余时间却自学理发,表明詹鑫同学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往最低了说,比死读书的要强。
眼下,越来越多大学生开始挖掘起宿舍里的生意经,如打印文件,送水果、泡面等……相比在外租店面经营,宿舍小店享有“零租金”“服务多”等多重优点,受到了热捧。其实,大学生寝室做小生意,不在能赚多少钱,而在于开阔视野,增强创业意识,锻炼动手能力,既不影响学业,又使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联想到前不久一个报道,在3月9日晚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网络访谈中,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良一爆料:由于快递业务的便捷,眼下,高校学生把积攒的脏衣服寄洗,再通过快递寄回来,成了邮政的一种新业务(3月9日央视网)。大学生,应该都是超过18岁的成年人了,自己处理生活小事应该成为一种本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同样是大学生,詹鑫同学在校利用寝室自学手艺成了“理发哥”,而有些大学生连脏衣服都不能自己处理,还得花钱往家寄让父母代劳,差距咋这么大呢?表面看,是学生之间的差距,其背后折射出的是父母家教的差距。有的家庭,从小就锻炼孩子动手能力,让孩子从小接受生活的磨炼,尝到生活的不易与甘苦,比如,我的同事,在孩子寒暑假期间,有意识地让孩子到超市力所能及的打短工,春节期间到街头卖对联,孩子做得可来劲了。上大学后,和几个同学把学校每年的录取通知书设计的活揽了一下来,并琢磨着把印刷的活也揽过来。这样的孩子,毕业后就业不会成问题的。
相反,有的家长从小就对孩子过分地溺爱,使孩子失去了应有的责任心、自我管理、自我生存的能力。有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城市高中毕业生选择大学,超过80%由父母操办。正因此,导致独二代上大学甚至毕业后仍然像“没断奶”的小孩,生活琐事也要求助于父母,甚至连找工作也要父母陪同。这种现象家长都有苦衷,真的需要认真反思。
其实,需要反思的也不光是家长,还有从事教育工作决策者和实施者,更应该反思如何给学生以正确的教育导向,改变死读书拿到了学历,却难以找到与所学的专业能用得上的工作的现象。
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3月22日新华网)。把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放在了首位,是个很好的导向。鲁昕解释说“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笔者认为,这样的导向,能够反向倒推人才培养,但前提是强化技能意识,从家庭教育开始,就渗
1
透职业技能理念,而这些思想意识又取决于教育人才培养的导向能否做实。所以,不要一味指责大学生动手能力差,还得多方找原因,至少教育改革应该触及这个问题。
公交车上为孙女挡太阳的爷爷有错吗?
在公交车上用身体为熟睡的孙女挡太阳20多分钟,相信很多爷爷奶奶们都会选择这样做。对于这种看不得孩子受一点苦的“隔代疼”,网友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位爷爷对孙女的“呵护行为”有些溺爱,这种“隔代疼”会疼坏了孩子;也有人认为,2到3岁是孩子塑造自我人格的关键时期,一老人过度疼爱孩子会造成人格缺陷……
仅凭借为孙女挡太阳便为爷爷带上“溺爱孩子”的罪名有些牵强。众所周知,幼儿皮肤娇嫩,在阳光下睡觉不仅会晒伤皮肤、还会对眼睛造成一定危害。而且,爷爷只是站了20分钟,并没有对自身身体造成危害。爷爷的安全意识强,对孙女的照顾细致入微,应值得拍手称赞,不应引来公众的鄙视与指责。
公众之所以一概而论是源于分不清爱与溺爱的“隔代疼”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左右着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严重威胁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多数年轻的父母由于忙于工作,照顾孩子的重任就落在双方老人身上,作为老人,年轻时不懂得呵护孩子,关爱孩子,年纪大了,时间多了,感情丰富细腻了,更加注重亲情关系了,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了隔辈人。我们常常发现隔代教育教出的孩子有很多都是娇娇气气、蛮横无理的,这源于老人在教育孙辈时会有“疼爱有余、管教不足”现象,无原则的溺爱必定会造成孩子任性、依赖、自私、娇惯的不良性格。
中国古代就有“含饴弄孙”之乐。其实,隔辈亲是人之常情,并没有错,可是隔辈爱要理性,对于孩子的错误一味纵容,过度娇惯溺爱是不可取的。另外孩子隔辈亲也不能代替亲子教育。老年人在照顾孩子方面的确比年轻父母有经验,可是亲子教育在接受现代思想文化上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不管这位公交车上为孙女挡太阳的老人是不是以为溺爱孙女的爷爷,可从这件事上很多老人都应该深思熟虑一下,今后该如何爱我们的孩子?
包容一下“喜大普奔”有什么不可以
今后,“喜大普奔”、“坑爹”、“酱紫”等网络流行语将与机关公文、学生教科书“绝缘”。从4月1日起,河南省启动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词汇。2014年3月25日《郑州日报》
“你们都给我站住,虽千万吾往矣”,这是出现在福州某中学作文里的句子,让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被网友认为是外交部官方微博的“外交小灵通”,去年8月1日发布的一则“淘宝体”招聘启事,引来众多网友关注,3个小时里被转发了4800多次。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调侃玩笑的网络流行语越来越多地出现我们的生活中。
2
但由于缺少科学规范的引导,一些政府公文、宣传广告和青少年在写作业、回答问题甚至考试当中都用起了网络语言。对此,社会舆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进行交际、传递信息的文书,表达应准确、规范、严谨;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中小学生语言基础还不牢固,学生、学校应尽快远离网络词汇。但在很多人眼中,这种清新的文风,亲民的语言,能促进改变作风、提升政府亲和力,拉近与群众距离;另外,语文课文的风格和内容应该多样化,让孩子获取更多的新鲜知识和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