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方向】乡愁需要记忆,记忆的主要形式包括方言。可是,时代的冲击却让方言逐渐失传,让人担忧。正如有人所说,如果你连自己的方言都忘记了,那么你的乡愁又何处寄托?
传统节日庸俗化引担忧、
游乐场大办水下接吻大赛,电商超商高唱“浪漫情歌”,五星级酒店重磅推出百万情侣套餐,一系列贴有“中国情人节”标签的商业活动如火如茶在全国各地展开。对此,有专家表示,七夕从来就不是一个纪念爱情的节日,更不是所谓的“中国情人节”。商家举办的各种以“情人恩爱”为主题的活动,只能算是对传统节日的一种庸俗化,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曲解。但实际上被庸俗化的传统节日,又何止一个七夕节呢?近年来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可以称之为“旅游节”“吃喝节”“购物节”,而传统节日的内涵却变得越来越淡薄。
传统节日之所以被庸俗化、商业化,一是商家的极力鼓吹和宣传,营造了一种这个节日就该这么过的假象;二是年轻人的互相攀比、跟风。但是要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国传统节日内涵、传统文化价值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人当中的日渐式微和缺失。
【运用方向】传统节日蕴含极其深刻的内涵,而当今社会,传统节日的庸俗化引人担忧。如何结合时代特点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值得人们深思。
“拔河”成为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继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在2005年被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申遗的“拔河”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拔河成为韩国第1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在中国民间普及程度极高的项目,拔河在中国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记载,在唐朝时期就曾举办
过千人拔河赛。韩国此次申遗成功,极大地触动了中国人的神经。韩国“江陵端午祭”“拔河”申遗的成功,不禁让人心生遗憾,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感慨:中国人的文化保护意识为什么总是比别人慢一拍?中国又为什么只有在别人“捷足先登”的时候才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呢?
《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学诗词热潮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推出的又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这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
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档节目,用流行方式引导国人传承中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并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激发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运用方向】中国诗词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有利于激发全民诵读古诗词古诗词的热情,更有利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于“文化”的名言
1、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余秋雨 2、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龙应台 3、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 ——约翰·赫尔达 4、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毛泽东 5、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高尔基 6、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 ——爱默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节日到底是哪天他们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已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另外像11月11日“双
十一”,5月17日“吃货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材料二:我想,我们不应该拒绝情人节和母亲节。那些外来的妇女节、儿童节和新年音乐会,不是大大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文化吗?然而,我们更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自己文化的生日。(冯骥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模板示例】 触摸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好比一间黄金屋,是民族的魂,是先祖遗留下来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周敦颐洁身自好的品质的体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韩愈对学习的领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乐观的一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爱国情感的流露……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哺育下 文章可以议论开篇,点出中心论点。 【点 拨】 标题彰显文章主旨。
不断成长,心中燃起对知识的渴望之火,于是踏上了远行之途。 凭靠双脚,我们像捡芝麻一样,一路积累,不断使传统文化微妙地变化着。 …… …… 当我们走累了,回到黄金屋时,应该想到把屋子砌得更高。 ……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远行之后,我们开始想家。……为了寻回精神力量,我们要马不停蹄,再次远行。寻找新的文化,也是为了给后人留下更高的黄金屋,最终实现我们的自我超越。
主体部分应该体现出文化的演变历程,承认它的变与不变,号召人们继承传统,追求创新,不断地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佳作展台】 触摸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好比一间黄金屋,是民族的魂,是先祖遗留下来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周敦颐洁身自好的品质的体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韩愈对学习的领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乐观的一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爱国情感的流露……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哺育下不断成长,心中燃起对知识的渴望之火,于是踏上了远行之途。 凭靠双脚,我们像捡芝麻一样,一路积累,不断使传统文化微妙地变化着。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大陆的尽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于大海之中不断摸索,我们明白了要改变,要创新。艺术中的“审美疲劳”,也同样适用于文化,而改革是促进文化进步的一种手段。于是,我们的【按模板 填素材】 参照给出的模板,选择合适的素材,组织精当的语言,填在省略部分,将文章补充完整,使之成为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