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 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 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 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 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 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3.省略句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劝学》 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直接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表示判断)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一个“于蓝”,表示动作“取”的处所。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形容词“利…‘强”分别作“爪牙”“筋骨”的定语) 《过秦论》 (一)省略句
1、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 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3、威振(于)四海
4、倔起(于)阡陌之中 5、身死(于)人手 6、委命(于)下吏 (二)状语后置句
1、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三)宾语前置句
1、陈利兵而谁何。 2、崤函之固,自若也。 (四)判断句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五)被动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为天下笑者,何也? 《师说》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归去来兮辞》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
(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逍遥游》 宾语前置句:
①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疑问 奚以……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实词】 1、贰
①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2、鄙 (边 境 界 封 疆 藩篱 )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 “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许,左右)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何许人,何处人) 4、阙
①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宫阙。②què 城楼 城阙。③quē 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④quē 通“缺” 5、微
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