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大全(2)

2018-09-20 18:31

3

夫(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末任命,自掌军权)。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如: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廷尉(管理刑狱、司法)

②、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③、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拓展: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是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3)、郡县制

①、实行原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大一统。 ②、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设郡守(行政)、郡尉(军事)、监御史(监察) 县:县尉(军事和治安),县丞(司法)

③、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④、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专题纵横: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实行条件 传承制度 官吏权力 与中央关系 职责范围 历史作用 与宗法制相联 世袭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西 周 分 封 制 秦 朝 郡 县 制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

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

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主要政治制度

⑴、汉朝郡国并行制

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

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4

⑵、唐朝三省六部制

①、职能: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

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②、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重大创造。(补充:唐朝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⑶、元朝的行省制

①、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

②、内容: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对

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③、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②、从地方来看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君主专制的加强

⑴、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①、过程: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②、影响: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评价:A、废丞相:①、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②、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有助于君主独裁专制。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B、设内阁:①、内阁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②、大学士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③、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 ⑵、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①、时间、目的:清雍正年间,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

旨意办事。(军机大臣基本职能: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连建议权也没有。)

③、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④、意义: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专制

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中国社会在近代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5

【拓展】:比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主要区别: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

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五、【专题知识整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 ☆ 形成——秦朝;

☆ 巩固、发展、完善——从西汉到元朝;

☆ 空前强化(顶峰)——明清时期; ☆ 结束——1912年宣统下诏退位。

B、中央制度:秦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汉武帝时中外朝制; ☆ 隋唐:三省六部制;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大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文科数学专题概率与统计(学案)高考二轮复习资料含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