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考考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5.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考向分析】
1、从内容上看,试题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物质性这一主线,重点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2、从形式上看,选择题以体现类、原因类、启示类为主,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以及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的作用等知识的理解。非选择题以体现类、原因类为主,往往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 【重点、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学习方法和使用说明】
①背诵、默写主干基础知识,小组内相互检查;②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明确主干知识间的联系; ③将复习中的疑问和收获进行整理写到反思栏中。 【知识链接】 辩证唯物论 实践观 【自主学习 课前案】
I、教材助读,梳理知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注序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后面的我的疑惑处,限时15分钟) 自主学习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 ,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 ,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 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 。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 考点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 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 的矛盾、 的矛盾,是贯穿人
自主探究 一、判断改错: (1)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变革。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5)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1
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规律: 的规律, ,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 。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 和社会意识形态。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①生产力的状况 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①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 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考点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发展的过程是 。 2.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 、 的矛盾运动中,在 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1)改革是 。 (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 , 使 。 (3)改革是发展 。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考点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点二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人民群众的概念 ①内涵: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的人们。 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既有不同的内涵,) ②外延:既包括 ,也包括 。 2.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 ,是社会变革的 3.方法论: 。 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II、预习检测:
系。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它作为主要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6)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7)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8)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1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4.社会主义改革 III、课堂反思,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