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2)

2021-09-24 14:03

2.知背景,理清诗人的心路历程。

诗人的每一首诗都可以折射出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自身的人生背景,从而看出诗人的心路历程。诗人也有失意与得意、得志与不得志的时候,所以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风格也有所不同。李白所处盛唐,所以以豪放居多,杜甫处在唐朝走向衰败的时代,战争频繁,所以杜诗大多表现出对战争与朝廷政治的揭露以及对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思索、担忧,显得沉郁。苏轼是豪放词宗,但他回想起自己的亡妻时,也难免有无限的伤感,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鉴赏诗歌,对诗人的创作背景应该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才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唐长庆年间,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白居易谙尽朝廷的滋味,自求出京外任。这首诗就大约写在诗人奔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根据注释可以分析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既然诗人已经熟悉并厌倦了朝廷的生活,不希

望自己被卷进尔虞我诈、扑朔迷离的政治风云中,他出外任职,实质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在争取一种自由和解脱,当他看到这一幕幕难得的美景时,心中的喜悦之情就不言而喻了。只要结合背景,对诗句稍作鉴赏便可知道这种感情基调是喜悦的。

3.知类型,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从内容上看,古诗可以分为离别诗、咏物诗、咏史诗(怀古诗)、边塞诗、闺怨诗、羁旅诗等。不同类型的诗歌传达的情感类型也是不一致的,表现的思想态度也有所不同。送别诗传达的惜别之情,一般表现的是诗人对亲人朋友情人的不舍、思念或劝勉;咏史诗表现的是怀古之情,诗人往往是吊古伤今,或借古讽今,或写昔盛今衰、或抒怀才不遇;写景诗往往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边塞诗常常传达爱国情、思乡情,表现诗人建功立业、奋勇报国的理想;羁旅诗则写出诗人绵绵的乡愁或不得志的情怀。对诗歌有了如此详尽的分类之后,从类型、情感、思想态度三个角度按先后顺序加以分析,鉴赏诗歌就会得心应手了。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从内容上看,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诗歌,为什么?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柏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娇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标题就告诉我们这首诗在写物,从诗歌内容上看,整首诗都是对孤桐的描写,然而诗人正是通过写孤桐的高大茂盛,干直虚心,越老越坚硬,最终被百姓做“五弦琴”表达出自己的追求:正直高大,虚心踏实,穷且弥坚,甘愿牺牲。所以这应该是一首咏物诗。

4.知手法,谙熟各种表达技巧。

诗人要在有限的字眼里传达出丰富的情感思想,其中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运用。从抒情方式看,可以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怀和借事咏怀。借景抒情讲究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或以乐景写哀景,以哀景写哀景;借物抒怀往往又分托物言志、象征、寄托等手法;借事咏怀往往是怀古用典、借古讽今等。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烘托、对比、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及比喻、夸张、双关、“炼”字等修辞手法。鉴赏诗歌,要谙熟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的运用,并学会分析其表达效果,摸索出一套规律。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试判断采用何种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

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歌在抒发诗人秋思时,不同于一般唐诗借景抒情的写法,而是采用借事抒怀的写法。诗 人写了一个“作家书”之人惟恐遗漏说不完的细节,抓住了一般人所具备的心理特征,从普通的事 情中寄托一种深切的思乡之情。 5.知意象,理解特定的文化意义,探究思想内涵和意境。 熟悉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特定的文化意义,有助于对诗歌思想内容及主旨的理解。有了丰 富的诗歌文化的积淀,一接触到诗歌就可以径直地逼近诗歌主题。比如,“柳”意离别,“菊”意 高洁,“落叶”“落日”“秋风”意失意,“满月”意相思,“望月”意怀远,“残月”“片云” “孤月”意孤独,“兰草”意友情,“荷花”意清雅,“梅花”意坚强,“香草美人”意忠臣贤良、 道德理想,“梧桐细雨”意凄楚悲凉,“见流水”意思年华。 例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体会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鸟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整首诗描写大雁的孤单:“不饮啄”、“声念群”。“一片”与“万重”的对比更加突出雁的 孤单。“雁”这一常见的诗歌意象常常表现的是思念,或追求高远志向的意思。即使是“孤雁”也 含有此类意思,虽有无限的思念但始终不忘追求的高远。这正好与诗人的人生境遇相吻合。


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病例分析——艾滋病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