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古文知识点汇总(4)

2021-09-24 14:03

舍其文轩(古义: 。今义: 。) .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 今义: ) .吾知所以距子矣(古义: 。今义: 。) ..子墨子起,再拜(古义 。今义: 。) .3、句式积累

省略句

如“将以攻宋”中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可补充为“将以之攻宋”。

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如“何罪之有”中 ,“之”为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应为“有何罪”。

如“此为何若人”中,“何”是“若”的介词宾语,前置,应为“此为若何人”。 ②状语后置

如“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中,“于鲁”是状语后置,应为“子墨子闻之,于鲁起”。 如“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中,“于地”“于民”都是状语后置,应为“荆国于地有余而于民不足”。

如“胡不见我于王”中,“于王”是状语后置,应为“胡不于王见我”。

4、用原文回答问题,翻译句子并解释两个重点词。

1、课文哪一句交待了事件的起因?

2、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

3、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怎样的圈套?

4、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 “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引出公署盘说出怎样的话?

5、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驳斥了他的“义”,最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6、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怎样的评价?

7、墨子将楚国和宋国对比,并与故事中的人类比,最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8、墨子和公输盘模拟攻守结果怎样?

9、公输盘两战皆败,已恼羞成怒,哪一句表现出他动了杀机?

10、墨子的哪句话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

11、墨子在模拟攻守后,又是怎样慑服楚王不得不取消攻宋计划的?

5、简答题

1、墨子使楚王取消了攻宋的打算,表现了墨子怎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观点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为什么?

2、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通假字 亲戚畔之

2、词的积累

(1)重点词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 )委而去之(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 )天下顺之( )故君子有不战( )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环而攻之而不胜(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形容词作动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天下顺之 ( ) ..(3)一词多义

三里之成,七里之郭( ) 而 攻之而不胜( ) ..之 环而攻之 ( ) 不胜( ) ..委而去之 ( ) 三里之城 ( ) ..多助之至 ( ) 城 城非不高也 ( ) .. (4)古今异义

亲戚叛之(古义: 。今义: 。) 三里之城(古义: 。今义: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 。今义: 。)池非不深也(古义: 。今义: 。) ..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 今义: 。) 委而去之(古义: 。今义: 。) ..委而去之(古义: 。今义: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 。今义: 。) ..故君子有不战(古义: ”。今义: 。) .3、句式积累

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用原文回答问题并翻译句子解释两个词语。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 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哪句话。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起”的外交战略正呈“ ”之势。(用《孟子》三章)中两句话填写

7、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8、“战必胜”的条件是;“ ”。

5、简答题:

1、根据文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2、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3、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和”的体会。

4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什么?其中起决定的因素是什么?从中可以反映出孟子怎样的政治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法家拂士( )衡于虑( )

2、词的积累

(1)重点词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空乏其身( )曾益其所不能( ) .....行拂乱其所为(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 ....所以动心忍性( )(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 ........(2)词类活用

九年级古文知识点汇总(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