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6-20题
2006年至2011年全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587元、4140元、4761元、5153元、5919元、697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1759元、13786元、15781元、17175元、19109元、21810元。
2006年至2011年全年我国粮食产量分别为49804万吨、50160万吨、52871万吨、53082万吨、54648万吨、57121万吨。
与2010年相比,201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057万公顷,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04万公顷,增加1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79万公顷,减少1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5万公顷,增加4万公顷;棉花产量660万吨,增产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产1.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产4.3%;肉类总产量7957万吨,增长0.4%,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下降0.4%;养殖水产品产量4026万吨,增长5.2%;捕捞水产品产量1574万吨,增加1.9%。
2011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7291万人,增加402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226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2065万人。截至9月底,264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1114亿元,受益8.4亿人次。
16.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8年大约增加了: A.18% B.38% C.58% D.85% 17.2010年,我国水产品产量大约达到多少万吨? A.1500 B.3800 C.5000 D.5300 18.2010~2011年,下列哪项年增长速度最快? A.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B.粮食种植面积 C.棉花产量 D.粮食产量
19.2010年,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约为: A.43% B.53% C.64% D.84%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11年末,我国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约占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的46.7%
B.2011年棉花、油料、糖料的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约13万公顷
C.2011年前三个季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县(市、区)中,人均基金支出大约为130元
D.2006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慢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一部分 言语表达与理解
1.【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是围绕建筑的特点来谈的,先是谈到了建筑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托庇于时间空间的,并由此进入无限与永恒,然后一个破折号引出了“这就是建筑美学所追求的”这一话题,那么下文肯定是阐述建筑美学及相关的内容,因此这段文字的作用就是为下文阐述建筑美学作引子,正确答案是B。
【考点点拨】本题干扰项为C、D。C项“历史渊源”的内容文中并未涉及。文段最后才引出“建筑美学”这一概念,整段文字并没有专门针对建筑美学作论述,故D项表述错误。
2.【答案】A。解析:“自知”是自我认知的意思,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文章主旨是想说明“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徐文长的“怪”只是作为论证这一主旨的一个例子而存在的。C项表述错误,“徐文长的字排第一”是“自知”。D项中“并不奇怪”的说法也不正确,文段开头即明确提出,“自知”与“他知”的不同是“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故本题答案选A。
3.【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采用的是演绎论证的方法。作者先提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即在讨论公共政策问题时,民众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进而由一般到特殊,推及到公共领域中的税负问题,说明税负是否沉重取决于该国民众对税负的主观感受。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未体现“税负”这一论述主题,排除。
【考点点拨】本题的干扰项是D项。文段在论述税负问题时,用的是“相反”,而不是“例如”。故这段文字用的并非是例证法(用税负的例子来论证前面的理论),而是演绎推理法,用前面的理论来推出税负是否沉重的判断标准。因此“税负”问题才是文段中最为关键的信息,也是作者论述的落脚点。
4.【答案】B。解析:由“在精神上摆脱物质的束缚,在生活中摆脱各种利害”,“追求精神解放”,“实现对功利的超拔,对自我的超越”,可知通识教育侧重的是个人心灵上的自由、精神上的解放,故答案选B。文段没有提及“文化”、“人生价值”、“综合素质”的问题。
5.【答案】D。解析:文段列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细节,其重点是想说节能必须从细节入手。D项中的“一点一滴”与此契合。故本题答案选D。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6.【答案】C。解析:间隔组合数列。
奇数项:公差为1.5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7.2+1.5=(8.7) 偶数项:10、10、10、10、(10),指数为质数列。
7.【答案】D。解析:间隔组合数列。
2357112111??奇数项:7、7、(1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3313??偶数项:8、16、3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8.【答案】C。解析:符合题意的数应是7、6、5的公倍数加2,所有这样的数可表示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为210n+2,则100≤210n+2<1000。则n取1、2、3、4时,这个数是三位数。
9.【答案】C。解析:已知班上男女生各有50人,共有20人患有色盲症,其中5人为女生,则患色盲的男生有15人,所以正常的男生人数为35人。
10.【答案】B。解析:按“小往大处靠”的原则比较分析,运到四号自然村时的总费用最少。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11.【答案】C。解析:“不可能所有”=“必然不是所有”=“必然有的不是”,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
12.【答案】B。解析:联言命题“p且q”的负命题为“非p或者非q”,故题干等价于“或者不会游泳,或者不会打网球”。B项是相容选言命题的否定肯定式,正确。故答案选B。
13.【答案】D。解析:题干由“孙强、李超不是优秀共青团员”推出“周红是优秀共青团员”。要推出“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则需否定后件,即“周红不是优秀共青团员”,得到否定的前件“孙强或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前件是个选言命题,要想肯定一个选言肢,则须否定另一个选言肢,即“孙强不是优秀共青团员”。故答案选D。
14.【答案】C。解析:题干由“不想成为摄影家”推出“不需要学摄影”,要使这一推理成立,只需要在两者间建立联系,排除B、D两项;C项代入能推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