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资料分析模拟题(3)

2018-09-17 16:10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

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人人行动起来,人人负起责来,共同遵守和捍卫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

11.目前,从总体上看,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心态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多数社会公众投身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应对社会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显著增强。但是,改革开放带来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社会各阶层的分化组合,由此也引起了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社会心态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和多样化,社会心态始终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易变的动态过程之中。由于一些不健康、不正常的心态发生、演化和累积,一些社会公众表现出极端化、情绪化、畸形化的思维方式和心态模式,对于社会整体的良性发展和社会个体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社会心态具有自发性、随意性,也有传播性、感染性,当社会价值标准不明确时,特别是当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发生剧烈改变,人们的不稳定、不确定感增加时,个体会通过与他人分享社会标准形成的过程,创造和保持对意义或现实的体验,增加稳定感。由于社会个体的多样化存在,以及伦理价值规范的可选择性增强,个体与他人分享社会标准形成的过程,就是不同社会群体按照价值观标准不断分化组合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

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表示,金钱并不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但现实生活中,经济收入还是成为衡量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甚至是最重要的指标。大多数人表示,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抱有很大信心”,而对自己的未来则表现出明显的犹豫和不自信态度。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表示,择业最看重“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而用人单位发现,“待遇好,工作舒适”通常是最有吸引力的条件。社会心理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心理振荡和情绪漩涡,会使社会成员的心理行为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极端化倾向,或者趋于极端僵化保守,或者趋于极端冒险冲动,一些借机泄愤、聚众滋事等事件之所以频频发生,与此有直接的关系。 作为一种状态,社会心态反映着人们的精神气质、心理情绪和价值取向;作为一个过程,社会心态为社会成员所建构,包括生成、改变、沉积等;作为一种动力,社会心态不断为个体提供心理场域和舆论背景,潜在地引导、诱发、推动、限制着个体的行为活动。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更要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2,分析资料反映的本质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1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有条理,不超过150字。

(二)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资料3~6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并谈谈理由。(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三)如何理解资料中所提到的“塔西佗陷阱”。(20分) 要求: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四)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中国式困境。(15分) 要求:有针对性、对策可行,不超过300字。

(五)党的十七届五中全提出:“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见解深刻,立意鲜明。 (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1000~1200字。

(一)根据给定资料1~2,分析资料反映的本质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1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有条理,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本质问题是社会心态失衡,原因包括:首先,社会高速发展造成社会利益日趋多元,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转型期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其次,阶层之间沟通不够,利益诉求渠道表达不畅,引发群体性事件;第三,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新媒体发展中存在不规范现象;第四,群众的社会保障等相关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计空格149字)

(二)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资料3~6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并谈谈理由。(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争论焦点是高考是否有用,是否能够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支持的理由有:一是在大学里可以学习怎样做人,锻炼自己,学习知识,结实朋友;二是读书无用只是不读书之人找的不思进取的借口。三是学历是就业的门槛,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反对的理由有:一是难以就业,早工作早挣钱,减轻生活压力,二是教育落后,大学不像技校,培养不出专业人才;三是事例证明不必接受专业教育也能成功,“一考定终身”定律失灵。(计空格191字)

(三)如何理解资料中所提到的“塔西佗陷阱”。(20分) 要求: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塔西佗陷阱指的是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公信力遭质疑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实质就是信任危机。

目前由于现在社会上炒作太多,群众已经不敢轻易相信了,出现了信任危机;同时政府利用公权力以权谋私现象屡禁不止更降低了群众的信任度;再者媒体和舆论误导群众事件也时有发生。

要想摆脱塔西佗陷阱既要让公权监督走“亲民”路线,让群众能参与监督;同时还要走“诚信信息”道路,将信息公开;要并且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计空格227字) (四)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中国式困境。(15分) 要求:有针对性、对策可行,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中国式过马路折射的是有规不行,违规成风的中国式困境。要想规避中国式困境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规则意识,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例如张贴遵守交通规则的海报,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

二、让公众参与并监督规则制定,集纳民众的意见及智慧,增加规则制定的透明度,捍卫规则,让规则真正被群众所接受,提升规则的科学性。

三、调整地面交通设施,让其更好地为行人服务,例如适当增加红绿灯的间隔时间,以及过街天桥的设置尽量合理,并满足群众的须有。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资料分析模拟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模拟试题五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