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考试《申论》模拟试题二及答案(3)

2018-09-17 16:11

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的另一个因素是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在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现象使得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更具有了它的特殊性。当我们不得不面对整个家庭围着独生子女这个小太阳而运转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自认为对孩子关怀备至,并尽可能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但为什么还有孩子会出现像案件中的犯法行为呢?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一是家庭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家长们更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道德教育就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但家长们需要考虑的是,即便某个孩子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如果在道德上是个低能儿,那么这样的孩子对社会、家庭又有怎样的作用呢?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又能获得怎样的发展呢?二是成人的道德示范作用。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是潜移默化的,其身边成人的行为对他们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善还是恶起着很大的标尺作用。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道德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培养一个道德上合格的孩子,家庭成员首先应该是合格的好公民。遗憾的是,不少成年人的道德水准之低令人堪忧。

社会的道德环境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影响巨大。未成年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要接触这个社会,并受到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社会提倡什么,流行什么,未成年人很容易就能够感知到,并且喜欢学习和模仿。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做有道德的人就意味着吃亏,讲道德就是傻,成为一种相当有影响力的观念时,未成年人对道德的感情能有多深就可想而知了。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道德现状在其心理上形成的印象是深刻的和直接的。我们国家树立的道德典范人物很多,隔一段时间就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发现一

个新推出的道德典范人物。但是,效果怎样呢,经常像一阵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些道德典范人物不能与未成年人的道德,心理发展过程相吻合,离孩子们太远,甚至是高不可攀的。实际上,一个社会的道德典范人物不在于多少,关键是向道德典范人物学习要有可操作性,必须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学习过程,不能要求其他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很快就能达到典范人物的道德水准。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一方面是要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要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以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彻底根除滋生青少年犯罪的土壤。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模拟试题二及答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模拟试题:村民自治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