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阅读课教案
1 摇篮歌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读记“醉人、蚯蚓、天井、船舱、安卧、结冰、炭火、铜盆”八个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堂辅助课件。 2.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时候听到过摇篮歌? 3.理解“摇篮歌”的含义? 二、初读感知。 1.范读《摇篮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小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醉哼蚯蚓铜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7.你为什么喜欢它呢?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宝宝;听到了摇篮歌;你会想到什么呢?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语速稍慢;意味深长。读出诗歌的情趣和意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读出自己的体会。)
3.背诵这首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图画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读诗。 2.师生评价读诗情况;指出不足。 五、指导写字。
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2春天来了阅读教案
设计理念
本设计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把学生的心灵带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看桃花争艳;观柳枝吐绿;听河水淙淙;闻柔风低吟;与燕子私语;和蜜蜂嬉戏……把可爱的汉字娃娃一起融入春的奇妙里;在心情舒畅的学习中展示自己;锻炼自己。 教学目标 1 2 3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了解春天万物的不同变化;积累描绘春天的词语;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春天的特点;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课文朗读CD。 学生:1
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2
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 2 3 4
师:孩子们;寒假中刚刚过去的那个盛大节日是什么节?(春节。) 师:春节让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表述。)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孩子自由表达对图画的理解。 揭示课题:春天来了。生齐读。
二、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1 2
生借助拼音试读课文;同桌互读;边读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
小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员学习生字;读准音;了解义;认清形。(介绍自己独特的
识字方法。) 3
教师以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如;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教读、
齐读等。 4 5
全班齐读生字格里的生字;想想自己该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们。
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识记方法。(教师提醒学生利用学过的识记方法如“加
一加”、“减一减”等。) 6
全班交流。如“冰”、“芽”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冰”还可以猜谜语
“两点水是什么字”;“吹”要用口;所以有口字旁。学生一起做“吹”的动作;再次感受字形。
三、结合图画;想象说话 1
看图读词语。(春风、桃花、小草、冰雪、燕子、柳树、蜜蜂。)师:看到这些
词语;你想对它们说点什么? 2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用这些春天的景物说话。
粉红的桃花开了;一朵一朵又一朵;春姑娘看了眯眯笑。
如: 3 4
春风轻轻地吹着;一只只风筝悄悄地飞上了天空。 出示书上的词语;再读;头脑中想象春天的各种景象。 师生对话练习;教师扮作小孩子;孩子们扮演春娃娃。
师:春天在哪里?春娃娃;春娃娃快快告诉我。 生:
春天在山林里;小鸟快乐地飞来飞去。
春天在花园里;朵朵花儿竞相开放。
…… 5
学生再读课文中的词语;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价;学生练习朗读。 6
春天是无比美好、无比生动的;瞧;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春景图(教师课件出
示文后“读读想想记记”的六幅图)。
(1)学生描述图画内容。(尽量做到描述清晰;语言优美。)
(2)再出示“春暖花开”、“桃红柳绿”、“山清水秀”、“春光明媚”、“春
色满园”、“鸟语花香”六个词语。 (3)学生读词想画面;交流感受。 7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儿歌、图画。
四、快乐写字;轻松积累 1偏旁。 2
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字;师生共同探究。
观察“描描写写”中的8个生字;注意这些字的关键笔画。“冫”是新认识的
如:芽;竖折的折写在横中线上;竖钩写在竖中线上。 3 5
学生练习写字;每个字写两遍。 4快乐写字。
完成课后第一题“比一比;组词语”。
师: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些景物?愿意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下来吗?
3我们去听秋的声音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雁”的笔顺;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新词;并会运用。 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有感情读文;从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同学们;秋天迈着轻轻的步子向我们走来了;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秋景;品到了让人垂涎欲滴的秋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秋声吧。
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学生边听边想像。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一、识字与写字。
1、初读课文;圈画生字。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名读诗歌;全班同学纠正读音。重点指导“暖”的读音。4、检测生字。 二、指导朗读。 1、生自由通读诗歌。
2、小组内分小节练读诗歌;互相指导。逗号停顿的时间短;句号停顿的时间长。文中有一个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的意思;朗读时有较短的停顿。 3、汇报朗读诗歌。
三、师生共同小结所学内容。 学习目标
1、会写9个生字;积累词语;掌握“雁”的笔顺。 2、背诵课文及古诗《秋词》。
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中听到了秋天美好的声音;你还记得吗?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回顾一下课文内容。(配乐师生共同朗诵诗歌) 一、品读诗歌;学写生字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诗歌;你喜欢哪个小节呢?给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告诉同学们你读懂了什么? 1、第一小节
①树叶从大树上落下来发出“刷刷”的声音。学写“刷”字。 ②展开想像:黄叶在和大树道别;黄叶都说了什么?
③文章中的“刷刷”是表示声音的象声词;你找找文章中还有哪些象声词? 2、第二小节
①振动翅膀发出“qu qu”的声音。播放蟋蟀的叫声;蟋蟀让学生理解象声词。学写“翅、离”蟋蟀
②想像蟋蟀和阳台告别时唱了什么? 3、第三小节
①大雁南飞;留下了串串叮咛;秋风在田野里奏响了丰收的欢歌。学写“雁”字的笔顺;强调“暖”的写法;教写“咛、掠”。理解“叮咛”;并用“叮咛”说话。 大雁南飞的影视 丰收在即的麦田影视
②想像大雁飞向南方时;撒下了什么叮咛的话语? 4、第四小节
①理解“音乐厅”;学写“辽、厅”。②展开想像;在这个音乐厅里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二、配乐诗朗诵会
1、播放《秋日私语》音乐;配乐朗读;可以自己读一首诗;也可以几人合作完成。 2、全班合作背诵诗歌。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读课后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词语 2、重点理解“掠过”、“透明”等词语。 3、“一排排”、“一片片”、“一阵阵”是ABB式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哪些像这样的词语?
4、积累古诗《秋词》。
4草帽计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3.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4.认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贺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上的谋略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学生自由说。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
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草帽计是什么?”“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草帽计好在哪里?”等) 二、自学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湘西贵州蒋介石嗡嗡侦察葫芦山土坊匪军丢盔弃甲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4.指导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州”、“匪”的笔顺。) 5.在地图上找到“湘西”;“贵州”。你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什么了解? 三、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四、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查字典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昨天;大家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齐读课题) 2.首先;通过学习;你们认为“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 二、精读课文
1.了解故事起因。
(1)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找出相关语句;用“________”划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①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指名读——齐读)
②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
③贺龙看到这些情况;心里是怎么想的?用“贺龙看到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 。”的句式说一说。
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追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2.重点学习实施草帽计的经过。 (1)默读课文3、4段;小组交流: ①军为什么会中计?说明了什么?
②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教师点拨:
①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
②白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飞机轰炸?(男生读课文第4段) ③你能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吗?
④你觉得贺龙的草帽计“神”在哪里?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⑤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3.阅读《三十六计》。
5 说茶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37个词语的意思;理解重点句子与难句的意思;会用“既……又……”写句子。
3、了解过渡句的作用;理解用总起分述的方式记叙的段落内容。
4、知道茶叶的种类、饮茶的好处;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具质地好、造型优美;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的方法。理解用总起分述的方式记叙的段落。
教学难点:学生对我国的“茶文化”可能了解的不多;因此对我国是“茶的故乡”的含义;对茶的价值;品茶的乐趣等较难理解。
第一教时
1、知道茶叶的种类、饮茶的好处;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具质地好、造型优美;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37个词语的意思;理解重点句子与难句的意思;会用“既……又……”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说说有关茶的话题——说茶;教师让每位学生用少许茶叶泡一杯茶;说说喝茶的感受;看看玩具茶壶。 2、谈谈收集到关于茶的资料。
让学生畅谈;根据学生的汇报以茶的历史、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喝茶艺术、茶具等方面进行归类。
几天这堂课作者就从这几方面说茶;让我们来学学。 二、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
1、给学生学习五分钟;要求:读熟;自学生字词;提出不懂之处。 2、反馈:
(1)、检查朗读情况;及时纠正读出的字词。 (2)、朗读完一节允许学生提出词方面的疑问。 重点词理解为:悠久:年代久远。
呷:方言;是“喝”的意思。
享受: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课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什么是享受)
飘逸:洒脱;自然、与众不同。
能工巧匠:在工艺上有高超技术的人。(也可结合生活经验谈谈)
……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重点研读:
1、品茶的时候;别急于喝。先观茶姿;清水绿叶:…… 教师出示新茶一杯;请学生作示范。
2、饮茶还能增进人们的友谊。……与国际友人一边品茶;一边亲切交谈。 想想一下国际友人会说什么?
第二教时
1、继续熟读课文。
2、摘录好的词句及段;注意标点符号。 3、完成作业。 4、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哪些还给你留下深刻的影响。 2、课文你读熟了吗?(同桌互查) 二、继续研读上节课留下的部分。
三、摘录你认为好的句子;注意标点的用法;不懂及时提问。 四、教师小结后给课文分段。
五、作业:完成小学语文作业本或从一方面或几方面整理茶文化;也来说茶。
6 别踩了这朵花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冰心在这首诗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冰心对小花乃至对孩子们的爱心。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教学重难点
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冰心奶奶的照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照片上这个老奶奶是谁吗?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冰心奶奶?
(通过交流;使学生对冰心这位着名作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要突出冰心的文学创作中的“母爱、儿童、自然”这三大主题;突出冰心的仁爱思想。)
师:同学们;冰心奶奶在对我们说什么;在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倾听。 板书课题:26 别踩了这朵花
二、出示学习目标(口述)这节课我们先学会本课生字;然后了解冰心在这首诗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感受冰心奶奶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通过在小组中讨论;了解冰心在诗中的主要内容。 四、学生自学文章;师做个别指导;以小组为单位自学。 五、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学生评价。 2.交流讨论以下几内容;
冰心奶奶在这首诗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为什么这朵小花值得我们去爱护?
为什么这朵小小的黄花引起冰心奶奶这样的关注?
(让学生从诗歌的第二至第四节进行精读;从两方面进行概括:一是这朵小花是一朵蒲公英;它很幸运;很快乐;得到了妈妈和大自然的爱护。二是这朵小花很勇敢、顽强;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勇敢地面对着一切。) 3.朗读指导。
从诗歌的内在情感上进行指导;要让学生想象富有爱心的冰心奶奶是怎样柔声
细语地在和小朋友交谈。
六、精读诗歌;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
1.默读思考:你懂得了冰心奶奶的心思了吗?
学生结合有关语句;认识到冰心奶奶是在告诉小朋友要爱护小花;因为它也有自己的生命;它也为春天的美丽景色做出了一份贡献;它和小朋友一样在创造着春天;也在享受着春天。
2.引导学生从这首诗歌本身的内容生发开去;思考:“冰心奶奶的心思只是告诉我们要爱护蒲公英这朵小花吗?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从这朵小小的蒲公英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有爱心的;她告诉小朋友要爱护自然界里的一切生命。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冰心奶奶的仁爱之心。 八、质疑答疑` 九、谈收获 十、拓展延伸。
1.依据“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让学生阅读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冰心作品。 2.根据“我的心思你们也懂”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
3.向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拓展:我们这些小朋友应该怎样付出自己的爱心。 三都任其一。 十一、背诵全诗 思考
7 《平分生命》阅读教案
教材分析:
《平分生命》一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
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时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部分句子。 教学重点: 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
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先聊一个数学话题;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板书《平分生命》)
2、师: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课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3、师:是啊!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里面包含的有浓浓的亲情;有温馨的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学习《平分生命》这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明白的画出来。 交流不明白的地方。
指导名读文;思考:小男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评价读文情况;再交流问题。 (三)细读课文;领会中心。
1 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并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 2 教师提出发言时的注意事项。 3 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5 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7-8页的读一读;初步体会这些
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6 学习第7页比一比。
①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读后先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思) ②把这些词语分别放在语境中体会用法。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五)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请把你学习这课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畅谈所得;交流资料。
1、上节课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吗?(交流各自的所得) 2、学生交流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自学生字;找出难记的字小组内独立解决。
3、师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降、瞬、承。(可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4、书写生字。(正确、美观) (三)积累好词;背下佳句。
1、在积累本上摘抄本课好词。7页抄一抄以及学生自己的词语。
2、“金钥匙”指点:把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来。 (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和2自选一题;3必做。 1、选用学过的词语编写一段话。 2、帮家长做家务。 3、抄写词语3遍。
8 《海底两万里》阅读教案
一、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读书笔记卡”;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的“采蜜本”和“读书笔记卡”;师生共读的一本书《海底两万里》。 三、指导过程: (一)、展示导入:
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感谢亲爱的学校;开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逐渐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堂阅读课我们和往常一样;先来欣赏一些上一周的优秀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请值日班长上来;请你给获得优秀的同学在竞赛表上打上两个五角星。
2、展示学生优秀的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教师并相机作简短的点评。 3、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卡(读《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
1、师:同学们;上周二;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1、 出示“人物和身份”的连线;生说喜欢阅读的理由。
人物 身份
阿龙纳斯 船长
康塞尔 鱼叉手之王
尼德·兰 教授的仆人
尼摩 教授
2、师: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同时要注意读书的姿势;要注意读书的质量;做到眼到;心到;决不能三心二意。
3、师生共同进行两分钟默读。
4、用手势出示各自两分钟默读的页数。
5、让学生拿起笔;给刚才默读的地方圈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和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6、交流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词语和眉评。 (三)、阅读总结
教师围绕这堂课中涌现出来的用心读书和发言积极的同学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进行。
(四)、拓展训练
1、继续制作“读书笔记卡”或“名著欣赏记录卡”。
2、读完这部小说后;简要的在世界地图上画出作者所走过的路线。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阿龙纳斯教授 、康塞尔 、尼德·兰 、尼摩船长的性格分别是什么?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请你写在“名著欣赏记录卡上”
9 《骑鹅旅行记》阅读教案
( 一)回顾
1.尼尔斯为什么被小精灵变成了小矮人
2.白鹅遇到的大雁队长名叫什么?白鹅准备跟大雁去哪里? 3.尼尔斯为什么同意和白鹅它们一起旅行?
4.开始;阿卡队长并不欢迎尼尔斯;为什么?后来为什么同意他同行了呢? 5.尼尔斯利用什么将褐家鼠带离了格里敏大楼?
6.在旅行过程中;白鹅有几天一直神秘失踪;它去干什么了呢? 7.谁为了救尼尔斯牺牲了自己?
8.尼尔斯在救雅洛的过程中;让住在陶庚湖边的人们懂得了什么?(学生读完全书;对其中最基本的东西掌握得怎么样;老师是需要知道的。学生有竞争意识;所以在交流会的开始安排一个竞猜活动;题目尽可能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水平;既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又有利于学生将零散的阅读感知进行适当的整理。) (二)朗读
书里的描写非常精彩;我愿意用朗读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绘画 读了这本书以后;一定有许多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一画他们;并介绍一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最能表现自己的方式就是朗读和绘画。所以以这两种方式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既能熟悉内容;又能通过这种形式深入领会内容。)
(四)感言
读了这本书;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读书要能入境;一般的儿童读物都有比较曲折的情节;生动可感的形象;走进人物的内心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一个好的班级读书会读书会的领导者最关键的定方就是要引
导学生能说出自己读后的心声。因此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五)积累
交头接耳 品头论足 跃跃欲试 筋疲力尽
结语:尼尔斯经历了那么多;由一个懒惰;爱搞恶作剧的小孩;变成了一个善良勇敢的孩子。我们也许不能像他有那样的经历;但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本厚厚的书;我们还有用精彩汉字写的书;让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我们爱上阅读!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