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020-09-23 23:54

课题:1.小蝌蚪找妈妈 集体备课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 我的备课 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生字。 灰黑色 迎上去 阿姨 头顶 披着 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 退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指导写“披”字 4、采用分角色朗学习二、三、五段。 (1)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 追 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 鲤鱼妈妈的温和 乌龟的慢吞吞 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有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我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没”。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词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说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2.引导学生猜出谜底,导入新课。 3.教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再读要求: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与同桌互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认读。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互认生字,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好方法。 4.认读生字卡。 5.分自然段读课文,做到读准确、通顺。 6.互动交流,感知课文内容,交流。 我会给生字补充音节。 sh____ y____ 晒 越 h____ ____āi 坏 猜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洪水淹没( )了庄稼,冲毁了房屋,老百姓们没( )有了家园,生活没( )有了希望。 三、巩固汉字,指导书写。 1.随机点名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赛读、同桌赛读、班内开火车读,巩固“我会认”中的生字。 3.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4.教师范写,边读边强调。 5.指导学生书写。 6.认真看老师范写,书空。 7.描红、临写,小组内展评。 8.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及____( )每____( ) 羊____( )乍____( ) 9.我是拼写小能手。 biàn chénɡ bànɡ wǎn ( ) ( ) 四、布置作业,拓展交流。 1.指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2.读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3.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二、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1.启发思考。 (1)课件出示探究问题。 ①水是怎样变化的?可以变成什么? ②你除了知道水会变化以外,还知道有关于水的什么知识? (2)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3.引导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引导学生演一演、背一背。 7.学生分小组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合作探讨。 8.展示自学成果。 (1)用图示法演示水的不同状态。 (2)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9.我会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太阳一晒,____________。升到天空,我又变成________,连成一片,在空中__________。人们叫我“_____________”。 10.我还知道水对人类的作用。(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课外画一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 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水的变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植物妈妈有办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为、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二、 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你边听边想,想想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用“——”标出。按提示回答:(1)课文中讲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植物。(2)课文中讲了三种植物,有______、______和 ______。 2、自由读课文 3、同桌互读课文 4、做找朋友的游戏:同桌互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5、扩词练习【小组让学生扩词,其他学生跟读】 四、随文检查生字: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wéi)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旅 lǚ 组词:旅行 2、出示:蒲、降、娃、纷 (认读拼音) 出示句子: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3、出图:带刺的苍耳苍、洼、啪、炸、蹦(出示音节认读、组词) 出示句子: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它让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出示: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跳着离开妈妈。 4、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说一说这类的词语) 5、读生字歌谣。小小蒲公英娃呀,乘者降落伞飞呀,纷纷旅行到山洼呀。 小小苍耳娃哟,带刺铠甲穿呀,挂住皮毛跑山洼呀。小小豌豆荚呀,啪的炸开蹦跳离开哟。小朋友们细观察,探究植物奥秘呀。 6、考考你。 降 蹦 苍 纷 洼 娃 蒲 啪 旅 炸 察 识 “洼、娃”比较异同, 编字谜说说和圭字相关的汉字。 “有女就是娃,有水成坑洼,有手把画挂,有口是好哇,有虫变青蛙,有人是最佳。” 7、我会正确地、流利地读课文。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4)看植物名称读出相对应段落。 五、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指名读,组词。 2、自由“读帖”,说说你的发现。已—己,字形相近,提示编儿歌区别。 3、师范写“识”这个字,学生仿写,练写这四个字。师生评价。 六、总结: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节。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2)重点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四个词语各表示什么意思?孩子:在本课指的是植物的种子 长大:是指种子已经成熟。 旅行:文中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出去。 四海为家:指的是种子到处生根发芽。 (3)指导感情朗读。 (4)这节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学习课文第2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 (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释疑。 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的?为什么离开妈妈? 结合理解重点词语:降落伞 观察实物,问:这里的降落伞指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纷纷:实物演示,让学生说一说种子是怎样飞的。(一个紧跟着一个没有顺序地随风飞去。)谁能用“纷纷”说一句话 (3)乘着风:投影出示“乘”的三个意思:读一读,选择正确答案。(画√) (4)填空练习。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孩子( )离开妈妈。 (5)小结:蒲公英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板书:降落伞,风吹。 (6)指导感情朗读。 (7)小结学习方法并板书。 3、学习课文第3节。 (1)用学习第2节的方法自学第3节。先找出疑难问题再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理解“带刺的铠甲”。什么是铠甲,在这里指什么?古代士兵身上穿的护身衣,用金属和皮革连缀而成。 (3)填空练习。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 ),孩子( )离开妈妈。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并板书:苍耳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带刺的铠甲动物带) 4、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节。 (1)自学后做填空练习。 豌豆妈妈给孩子准备了( ),让孩子( ),豆荚炸开,孩子( )离开妈妈。 (2)提问板书:豌豆种子传播需哪两个条件?板书(豆荚、太阳晒)。 (3)指导感情朗读。 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知道种子传播一要利用自身的条件、二要利用自然界的条件,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 6、背诵课文。(1)指导背诵的方法。 (2)择段背诵。 (3)同桌比背。 7.学习第5节。 (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齐读第5节,背诵下来。 (3)为什么粗心的孩子得不到它? 三、总结 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一、创设交际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学学它们的样子。 2.揭示课题有趣的动物,板书课题。 二、小组内交流 1.分组交流。 (1)四人为一小组,展示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说明它有趣的地方,同学间互相交流。 (2)相互提问或补充,给出建议。 2.推选各组的代表在全班演讲。 (1)各小组准备讲稿,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演讲。 (2)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三、全班交流 1.小组代表在班上讲解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动物时,要求站姿端正,声音响亮,表达清楚。 2.听的同学要注意仔细倾听,听后进行评价。 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1.评一评谁讲的内容有趣,谁说得好。 2.听了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动物,你有什么想法?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由梅花图导入《梅花》这首诗。 2.诵读古诗,启发情感。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古诗,同桌互读。 (2)指名读古诗。 3.品读古诗,抒发情感。 (1)引导学生发现画和古诗的区别,理解诗句的含义,品读梅花的品格。 (2)指导学生读出梅花的坚强、勇敢。 4.巩固深化、升华情感。 (1)提问:了解了梅花的品格后,你能不能夸一夸梅花呢? (2)由梅花引出顽强不屈的品格。指导学生能根据画背诵古诗。 5.课外延伸。 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心里的梅花。 二、我爱阅读 1.全班诵读。 2.鼓励学生上台范读,展示自我。 三、快乐读书吧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 2.阅读交流,了解人物。 (1)师生交流故事人物和情节。 小鲤鱼为什么要跳龙门?小鲤鱼跳过了龙门吗?“歪脑袋”木头桩是谁?在他身上发生了些什么?小螃蟹真的很孤独吗?小狗的小房子里发生了什么?猫最终飞起来了吗? (2)学生说说自己的读后感:你喜欢哪些主人公?你从这些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3.欣赏封面,走近作者。 (1)看封面,找作者。 (2)学生猜测想象:能写出这么有趣的书的人,你觉得会是个怎样的人呢? (3)课件出示作者画像,介绍作者和作者的其他作品。 4.角色表演,激活兴趣。 (1)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表演。 (2)评出“最佳表演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5.回顾总结,延伸阅读。 (1)你还看过哪些有趣的童话故事? (2)互相推荐书单。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语文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