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2 9扁盘形 :6圆形 :1长圆形 9 A-B- 3A-bb 1 aabb 3aaB- 练习题
?1.两个绿色种子的植物品系,定为X、Y。各自与一纯合的黄色种子植物杂交,在每个杂交组合中,F1都是黄色,再自花授粉产生F2代,每个组合的F2代分离如下: X:产生的F2代 27黄:37绿 Y:产生的F2代 27黄:21绿
请写出每一交配中二个绿色亲本和黄色植株的基因型。 ?2.(2005年全国联赛no38) 如果 F2的分离比分别为 9 : 7 , 9 : 6 : 1 和 15 : 1 ,那么 Fl 与纯隐性个体间进行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将分别为:
A. 1 : 3 , 1 : 2 : 1 和 3 : 1 B. 3 : 1 , 4 : 1 和 1 : 3 C. 1 : 2 ; l , 4 : l 和 3 : 1 D. 3 : 1 , 3 : 1 和 l : 4
?3.(2008年全国联赛no72)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以下哪一类婴儿?( ) A.Rh阴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 B.Rh阴性母亲所生的Rh阳性婴儿 C.Rh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阳性婴儿 D.Rh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
? 4.(2008年全国联赛no90) 1960年,法国科学家发现达乌耳黄鼠的黄色皮毛无法真实遗传。黄毛老鼠自交,总产生黄毛老鼠和黑毛老鼠。由此可以得出:( ) A.黄毛鼠永远是杂合体 B.决定黄毛的基因还有别的功能
10
C.黄毛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 D.纯合的黄毛基因可能致死
第四部分 数量性状遗传及其统计分析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一、什么是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指表现非连续变异的性状,它们容易类,不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豌豆的红花和白花,籽粒的饱满与凹陷。
数量性状:指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它们不易分类,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作物的产量,奶牛的泌奶量,人的身高。
二、多基因理论(Nilsson-Ehle,1909)
1.数量性状由多对基因控制,它们各自的效应微小——微效基因或多基因; 2.多基因彼此间的作用相等并且独立,通常不表现显隐性关系; 3.多基因的效应呈累加作用,其行为符合孟德尔定律; 4.多基因对环境敏感。 数量性状的重要性
动植物的大多数经济、农艺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因此研究数量性状的表现、遗传及其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物:体重、产仔(卵)数、出栏期、肉质等;
植物:株高、成熟期、产量、粒重(果实大小)、品质等。 四、微效多基因数目的估计
根据子二代中极端变异类型的比例估计基因的数目: 极端变异类型比例=(1/4)n(n=基因对数) 五、微效多基因的表型效应估计
每个有效基因的表型值=(大的极端亲本表型值-小的极端亲本表型值)/基因个数 个体表型值 = 基本值 + n×(有效基因效应值) (n=基因个数)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统计方法 总体:研究的全部对象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成员 抽样:从总体中获得样本的过程 样本:总体的一部分
样本含量:样本内包含的个体数目 一、平均数(mean) 1.直接法:X =∑X/n 2.加权法: X =∑fX/n 3. 算术平均的特性: ① 离均差的总和等于零
② 离均差平方的总和为最小值 二、方差和标准差 1.方差(variance,V):是指各个观察值和平均数的偏差的平均平方和,用以测量群体的变异程度。
1)直接法:S2 =Σ(X-X)2 / n-1 2)加权法:S2 =Σf (X-X)2 / n-1
3)计算机法:S2 =〔ΣX2 - (ΣX)2 /n〕/ n-1
11
2. 标准差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指方差的平方根值, 用以度量变异的程度. S =√Σ(X-X)2 / n-1
=√Σf (X-X)2 / n-1
=√(ΣX2 - (ΣX)2 /n) / n - 1 三、标准误
标准误(standard error):指平均数的方差的平方根值,即平均数的标准差,用以表明平均数的可能变异范围。 标准误 SX = S /√n
第三节 遗传力及其估算
遗传力包括: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 一、 广义遗传率
广义遗传率 ( heritability in the broad sense, h2b ) :是指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百分比
h2b = VG / VP ×100%
= ( VF2-VE) / VF2 ×100% VE = (VP1 + VP2) / 2
= (VP1 + VP2+VF1) / 3 二、狭义遗传率
狭义遗传率 ( heritability in the narrow sense, h2n):是指基因的相加效应的方差部分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百分比
基因型值(G)可分为:基因的累加效应(A)、显性效应(D)和上位效应(I) G = A + D + I
即:VG= VA+ VD+ VI(VI通常忽略不计) 推导结果:
① VF2 = 1/2VA + 1/4VD + VE
② 1/2(VB1+VB2) = 1/4VA + 1/4VD + VE ①-②得:VF2 - 1/2(VB1+VB2) = 1/4VA
?计算狭义遗传率的公式为:
h2n = 1/2VA/(1/2VA+1/4VD+VE)×100% = [2VF2-(VB1+VB2)]/VF2×100% B1:杂交后代与亲本P1的回交后代 B2:杂交后代与亲本P2的回交后代
第四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近交:是指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相互交配的繁殖方式 一、近亲繁殖 1. 近交系数的概念
近交系数 (F) :指一个个体从某一祖先得到一对纯合 的、而且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 亲缘系数(R):或称血缘系数:是指个体之间的亲缘程度。 2. 近交系数的计算
(1)自交的近交系数:F = 1 – (1/2)n(n =自交代数)
12
自交的特点:
① 杂合体连续自交,其后代趋于纯合;
② 群体的纯合率与自交代数有关:纯合率=1 – (1/2)n (n =自交代数) (2)同胞交配的近交系数:F = 1/4 (3)第一表亲交配的近交系数:F = 1/16 3. 近交的遗传效应:
(1) 群体的纯合度逐步增加; (2) 隐性基因得以表现 4. 近交的生物学效应——近交衰退
(1) 生活力减弱; (2) 发育不良; (3) 繁殖力低; (4) 抗病力减退; (5) 出现畸形等。 二、杂种优势
(一) 杂种优势的概念 杂种优势:是指杂种一代在生活力等方面超过双亲的中间值,或者较其亲本表现更加优良的现象。
(二) 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
1. 杂种一代表现优势; 2. 杂种二代衰退; 3. 杂种优势与杂交亲本的纯度有关。 (三) 关于杂种优势的理论
1. 显性学说:Bruce A B,1910
显性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利的显性基因之间互补产生杂种优势 2. 超显性学说:East 和 Shull,1918